|
本报讯(记者 莫青)又到一年农闲时。每到这个时期,很多农民工感觉自己找不到好工作,而一些企业又觉得招不到人。面对这一矛盾,记者探访了省城多名农民工和多家中小微企业。
企业 : 我愿意 , 他不愿意
“为了缓解招工难的问题,公司想着为员工买上保险,一来保障员工以后的生活,二来可以用社保留住员工。”省城团结桥一家食品厂的张经理说。然而,这个想法并没有实现。“公司现有员工三十余人,员工来源均为农民。公司愿意拿出一部分钱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可是员工根本不愿意配合。究其原因,无非是害怕企业用社保拴住他们,不好跳槽;还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员工只想多拿工资,并不考虑以后的问题。”张经理表示很无奈。
面对同样问题的,还有省城互助巷的一家婚庆公司。公司负责人李云是一名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就是因为社保问题,他险些失去几名员工。“公司规模不大,员工只有8人,年龄都跟我相仿,本打算今年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公司出多数费用,员工出少数费用。8名员工中,只有两名员工同意缴纳社会保险,其余人员因为要扣工资交保险,差点辞职。想用社保留人,看来还挺难。”李云感叹道。
工人 : 有钱了 , 我自己交保险
10月18日,记者走访了省城水井巷附近、海湖市场周边几处农民工聚集的地方。
“我们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一技之长,只能干点苦力活,怕企业不要我们,所以我们就在家附近打点零工。”在海湖市场等活干的老段说。说起社会保险,大家都说不出个一二三。“我们也不需要企业给交保险,能多挣点钱,回家我自己也可以交。之前,有家装潢公司让我去干,给我交保险,可是总觉得钱拿到手里才踏实,我也不想企业给交保险,麻烦!”专干油漆活的老李笑着说。
职介部门:农民工太实际 就业成“两难”
西宁市职业介绍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农民工太实际所致。不少农民工宁可在家门口打零工,赚个二三十块钱,也不愿意到城市里拿着一天100多块钱有保险有保障的工作。这种情况,更多地出现在30岁以上有家庭和孩子的人身上。这种思想、习惯,成为招工难和找工作难的原因。想要改变这种现象,不仅需要各大企业、相关部门的动员和扶持,同时也需要农民工对自身观念、习惯有一个思考和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