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讯 如今,社区与居民联系越来越紧密,其服务化、便民化、多功能化等特点也日渐凸显。省城有些高标准社区有室内健身室、医疗室、阅览室、日间照料室等设施。然而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公共设施中有不少并没有派上用场,居民们希望能将其“激活”,为百姓服务。
社区设施有“忙”有“闲”
记者近日在某社区走访发现,十几平方米的图书室内,整齐地摆着几个多层书柜,上面有序地摆放着上千册图书,可偌大的图书室没有一个前来看书的居民,图书只能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在其他社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社区图书室内书架、桌椅一应俱全,但上面满是灰尘,看来是许久没有人用过了。不仅是图书室,日间照料室、健身室中的跑步机等都成了一些社区里的摆设,虽说都是免费供居民使用,可前来光顾的居民寥寥无几。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不少社区内的棋牌室、乒乓球台等利用率较高。
而提起社区一些设施的利用率问题,有的老人表示,日间照料室虽然有床,但如果其他设施配套不完备,光是去躺着,还不如家里舒服。
社区设施要“对口”
“社区很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社区的这些配置,但是除了一些老年人,年轻人不经常光顾,所以更适合年轻人使用的健身器械往往闲置。”针对这种现象,一位社区负责人说出了烦恼。另外,社区的健身器械显然不如专业健身房的种类多,也没有音乐烘托气氛,导致了其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社区的图书室虽说有上千册图书,但还是比不上网络上丰富的内容和快速的更新。
对此,城北区小桥街道办事处毛胜寺社区就尝试了一些新的办法,在新的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之前,用民意调查的方式,配备、设置社区活动室,这样一来效果很好。
而不管是否常去社区,九成的受访居民都表示希望社区设施进一步完善并提高利用率,其中有人建议图书室的图书应该有针对性,多关注老年人需求,如订一些养生类期刊等;也要提高健身器材等设施的利用率,可以在周末或节假日办一些小型比赛,吸引更多的中青年居民参加,用多种方式“激活”闲置的社区设施。(作者:马小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