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赵俊杰) 为了让学生每天吃上可口的营养餐,今年秋季开学后,湟源县各寄宿制学校结合本地蔬菜供应及饮食习惯,合理设计营养菜谱,推出“牛奶+X”的课间营养加餐模式,在保证每天为学生提供一盒牛奶的基础上,根据季节变化、学生体质状况和物产特点,再确定另一种营养食品搭配,这种食品搭配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巴燕中学是该县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和下午第二节课后,这所学校的六百多名学生都能吃到学校后勤人员为他们准备的营养餐。巴燕中学九年级学生李桂芬说,后勤管理中心的老师们每天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他们准备各种花样的饭菜,这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爱心工程,湟源县在做供餐模式这道题时,不受拘束,采取了一些更为灵活适用的供餐模式,比如按季节变化、学生体质状况和物产特点,采取与之相配套的供餐模式。除了注重食品营养搭配,湟源县各寄宿制学校建立食品准入、检验和管理制度,实行实名制管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营养改善计划的国家政策、实施方案、运行结果以及供餐企业名单,确保学生受益最大化。
今年,湟源县推进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蛋奶工程,截至目前,共下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510万元,农村寄宿制学校蛋奶工程资金八十多万元,八千多名农村孩子从中受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