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西宁市消协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商家促销手段不断翻新,欺诈消费者的经营行为层出不穷,消费者购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陷阱一:文字游戏
常见一些商品以“100元起”“五折起”等促销宣传,让人感觉很便宜,实际上,100元或五折的商品非常少,大部分商品价格并不低,这是商家在玩文字游戏。一些旅游广告宣传住宿宾馆为“准”星级,也是在偷换概念。还有“搬迁甩卖”“清仓处理”等等,也是常见的文字游戏之一。
陷阱二:数字游戏
一些商家采取虚高标价再打折销售的方式开展促销宣传,或是随意标注原价,开展打折促销,但打折后的价格与实际零售价差不多。还有一些自助餐饮行业,中午和晚上价位不一样,消费者感觉午餐价格较为实惠,实际上,两餐菜品的数量和品种可能也不同。
陷阱三:光影游戏
商家为了提高商品的卖相,往往利用有色灯光、彩色遮阳棚反光等手段,使商品,如肉类、水果等显得色泽鲜艳、品相好看,造成了消费者的视觉错觉,往往购买的商品在自然光线下与其他商品无异。
陷阱四:预付费消费
服务行业预付费式消费较为普遍,购买预付卡会给予一定的折扣,如消费金卡、VIP卡等会员卡。但节日期间,商家开展的促销活动,会将预付卡上的折扣完全抵消,持卡的消费者并未享受到真正的折扣。如果商家因搬家、歇业等“人去楼空”,消费者只能自叹倒霉。
陷阱五:偷梁换柱
在一些商品展销会、博览会上,商家会将商品现场演示,表明产品质量过关、商品物有所值,但往往演示的样品和销售的商品内在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陷阱六: “免费服务”
一些美容行业、保健品销售行业会以免费美容、免费讲座、免费体检为噱头,推销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很难经受住“免费”的诱惑,一步步走入商家的陷阱。
陷阱七: 包装增重
商家在销售水产品、水果等商品时会使用较重的纸箱、草绳等包装或捆绑,并与商品一同称重,商品的实际重量严重不足。
陷阱八:捆绑销售
节日促销中,商家会捆绑销售或附赠赠品。一些商家将快过期的商品捆绑销售或是作为赠品,如果不及时使用,商品就会超过保质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