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简介:王阿姨的“养老”烦心事 海西州的王阿姨今年65岁,退休后希望为自己购买一份养老保险,让晚年生活更有保障。某日,她接到一个自称是某“高端养老项目”推销员的电话,对方以“高额回报”“限量名额”“国家补贴”为诱饵,邀请王阿姨参加一场投资推介会。在会上,推销人员热情地推荐了一款所谓的“养老理财保险”,承诺每年返还高额分红,还能免费入住高端养老社区。王阿姨在对方的轮番攻势下,未仔细阅读条款就仓促签署了合同,并缴纳了高额保费。 一年后,王阿姨因身体不适住院,想起这份保险便申请理赔,却被告知她购买的产品主要是分红理财功能,医疗保障责任微乎其微,无法报销此次医疗费用。且所谓的高额分红也远未达到承诺水平,养老社区更是空中楼阁。王阿姨感觉上当受骗,维权之路异常艰难。 二、风险分析:三大权益不容侵犯 1.【公平交易权】受到侵害 权责解析: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本案体现:销售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夸大宣传“高回报”“免费养老”,隐瞒了产品的真实性质和风险,导致王阿姨在不知情、不准确的信息下做出了购买决定,交易失去了公平性。 2.【受教育权】未得到保障 权责解析:受教育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本案体现:销售人员非但没有向王阿姨清晰、准确地讲解保险条款、保障范围、免责事项、分红的不确定性等关键信息,反而进行了误导性宣传,剥夺了王阿姨获取真实、全面金融知识的权利。 3.【依法求偿权】行使受阻 权责解析:依法求偿权是指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本案体现:当王阿姨发生保险事故(住院)后,因购买的产品与自身需求严重错配,导致其无法获得预期的医疗费用补偿,求偿权无法实现。 三、风险提示:践行“三适当原则”是防范风险的关键 1. 警惕养老诈骗“三大套路” (1)“高息返利”陷阱:承诺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回报,往往是“画饼”。 (2)“虚假项目”陷阱:打着“养老社区”“以房养老”“国家政策”旗号,虚构项目骗取资金。 (3)“会销讲座”陷阱:通过免费礼品、专家讲座等手段获取信任,进而推销劣质产品。 2.做到“三查三问”,践行“三适当”原则 (1)查资质:通过官方渠道查验销售人员和机构的从业资质。 (2)查产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特别是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现金价值表等,不明白的坚决不买。 (3)查需求:明确自身需求,是保障还是理财?能承受多大风险? (4)问退保:询问中途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 (5)问理赔:询问理赔流程、所需材料和标准。 (6)问迟疑:对任何催促你快速做决定的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利用犹豫期权利(通常为10天、15天或20天,具体以保险合同约定为准)冷静思考。 3. 依法维权,牢记途径 若发生纠纷,请通过以下途径理性维权: 第一步:与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或分支机构协商。 第二步:协商不成,可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第三步: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拨打12378热线)等监管机构投诉。 第四步: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保险是守护家庭幸福的重要工具,但前提是买对、买好。新华人寿海西中支始终倡导并严格遵守“三适当原则”,致力于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专业、诚信的服务。希望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朋友,能增强风险意识,明晰自身权利,远离诈骗陷阱,安享幸福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