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我对不起你。” 2月22日晚间,一段微信聊天记录在互联网上传播。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女生,她称自己的老公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于21日猝死身亡,年仅28岁,而自己目前已经怀有2个月的身孕,无力承担每个月两万余元,按揭30年的房贷:“我真的没用,我能做的就是保住宝宝,我真的挣不到这么多钱。” 从随后的官方通报中,我们得以一窥事件的全貌。 2月21日晚上18点,28岁的吴伟来到公司的健身房锻炼,他是一位视频架构师。 运动约1小时后,吴伟感到头晕,进入茶水间休息。不久,他的情况开始恶化,出现了呕吐等症状,教练对吴伟进行了CPR急救,并拨打了120,将他送至北医三院抢救,吴伟在2月23日13时43分,经过长达41小时的抢救,最终不幸离世。 
而根据吴伟妻子的描述,丈夫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在大厦里面拖了一个小时,才给我打电话通知我,然后才送医院……他是心肌梗死,他们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28岁的互联网工程师离世在冬夜”。悲凉之外,令人感慨:又是猝死,又是互联网大厂。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2月5日,某视频网站审核组员工“暮色木心”在过年加班时猝死,年仅27岁。 但在吴伟事件中,有网友提出疑问:晚上6点钟进入健身房锻炼,出现症状后抢救无效死亡,这也是互联网大厂加班文化压榨之下的结果么? 科学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大会导致精神高度集中,紧张焦虑;工作时间长容易造成疲劳积累,情绪低落或者易怒;缺乏运动和膳食搭配不良则会引发肥胖等身体问题。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越来越多中青年职场人士出现心脏方面的疾病,即便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但是心肌梗塞的风险仍在不断增加。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慢性疲劳的急性应激,是中青年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诱因。 也就是说,有时精神压力、疲劳,突然剧烈运动、激动就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到吴伟事件上来,他的妻子在聊天记录中就透露,“他平时就加班很多,压力很大,快四年了”。 在事发3天前的2月19日,脉脉上,一位同公司的视频架构工程师发帖招人,有人询问,下班晚具体是几点,得到回答,“目前通常是9点以后,期望扩招之后大家都能7点下班”。 可见,吴伟的猝死虽然发生在健身房内,但是与他长期以来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其他不良的生活习惯仍有很大关系。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公布的数据,预估我国每年会发生 54.4 万例心脏性猝死(SCD),大约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猝死倒下,并且情况仍在继续恶化。 从工位、到健身房、到路边,诱发猝死的直接原因有很多。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湖南益阳的一位28岁球迷杨先生边喝啤酒边看比赛,一直到凌晨三点才去睡觉,在第二天上午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便请假休息,然而在下午上班仅1小时,杨先生突然晕倒,抢救无效,最终酿成悲剧。 对于中国球迷来说,熬夜看球是一种常态。但是在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工作之后,还要熬夜看球,并且在看球期间喝啤酒、吃辛辣的食物,第二天继续高强度的工作,形成恶性循环,是对自己身体健康极度不负责任的做法。 猝死的危险离我们很近,但其实也可以离我们很远。 据统计,心源性猝死绝大多数还是发生在本身就有心脏疾病的人群当中,只要本身心脏健康,偶尔的晚睡熬夜不至于伤害太多。 如果真的在熬夜之后感到身体不适,只要尽量休息,不立即做高强度的运动、或者继续在高压之下工作,慢慢让心脏重新适应起来,就能远离猝死的悲剧。 
不少购彩者在购买了竞猜型体育彩票之后,有熬夜看球的习惯,为支持的球队摇旗呐喊,必然会出现比较大的情绪波动,这些其实都无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合理规划看球时间以确保身体不受伤害,比如可以在凌晨的比赛开始之前先稍作休息,或者选择第二天没有工作的周末欣赏球赛,给自己的身体留有充足的恢复时间。 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养成科学健身、科学饮食的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有熬夜看球的本钱,也才能让快乐常相伴。 无论是体育彩票,还是体育赛事,本意都是呼吁购彩者和球迷从职业体育中汲取力量,爱上运动,参与到全民健身的大潮中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了追捧比赛反而忽视了身体健康,实在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来源:中国体育彩票订阅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