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啄羽毛、伸伸腿。”6月21日早上,这只鸟儿在中心广场西侧的河道里现身后,立马引起晨练者的围观。
早在6月11日上午,一只羽毛凌乱、单腿站立的鸟儿在西宁人的朋友圈火了。那天中午,为了一睹斑头雁的风采,家住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附近的王刚在中午时分走出家门寻找它的踪影。
11日14时许,65岁的王刚从南川河与湟水河汇合的地方由北往南走,找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在五四桥附近看到了它。“在阳光的照耀下,鸟儿单腿立在河中间的一处石板上,一动不动。”王刚看了四五分钟,也没见到它挪一下腿,迈一下步子。观察许久,王刚发现,它的头部有两道黑色的斑纹,全身的羽毛凌乱,脚和趾是橙黄色。
王刚和附近的环卫工人一起观察还发现,为了躲避阳光,这只鸟儿喜欢转过头,把头搭在身体背光的一侧呼呼大睡,睡觉时间短则四五分钟,长则十几分钟。
西宁市城中区中心广场附近的环卫工人李西让索说,从10时起到16时许,它一直在单腿站立睡觉。
它是谁
在南川河边,和众多路人讨论后,王刚认为,这是一只鸭子,因为它伸长脖子,低着头喝水的样子跟平常的鸭子一模一样。
李西让索不这么想,虽然它有鸭子的形态,但它转身、抬腿、挥动翅膀果断有力,再加上它单腿站立的时间很长,支撑平衡能力强,她认为这是一只能飞的鸟儿,不可能是一般的鸭子。
看过照片及视频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鸟类学专家李来兴判定,南川河里的这只鸟儿是斑头雁。
李来兴说,斑头雁的头部是白色的,因头后方两条水平的黑带如斑纹而得名。斑头雁是分布在青海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候鸟之一。在高原上,几乎每一处天然湖泊和沼泽湿地等区域,都能看到斑头雁的身影。每年4月,我省多地都有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迁徙而来的斑头雁。
6月11日下午,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斑头雁是鸭科,雁属鸟,它拥有极强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以及超强飞行能力,相关研究显示,它能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在中亚、南亚与东亚地区来回迁徙。
它为何“赖”着不走
斑头雁是高原地区较为常见的夏候鸟,种群数量较大,特别是青海湖地区,斑头雁较为集中,种群数量亦较大,它经常在湖泊、湿地及沼泽现身,我省低海拔地区少有记录。
有相关资料显示,5月中旬,曾有摄影师在西宁宁湖湿地公园观鸟时,在湟水河河道拍摄到一只与渔鸥群活动的斑头雁。当时,观鸟爱好者认为,这只斑头雁羽毛光滑平整,干净整洁,应该是在迁徙途中迷路的。
多名在南川河边负责巡护的河湖长办公室巡护人员介绍,这只斑头雁早在6月6日就已经在南川河河道现身,此后15天时间里,它喜欢在南川河与湟水河汇合处、五四桥下、六一桥附近以及城南多处河道中有水草的地方逗留。
过去半个月这只斑头雁以单腿站立、呼呼大睡的姿态吸引了众多市民。这只斑头雁为何会在西宁逗留半个月?多名市民说,这应该跟南川河水质的改善以及南川河河道里众多的水草有关。
有市民认为,这只斑头雁应该是落单的鸟儿,它从斑头雁种群中脱离后,还没有适应西宁(低海拔区域)的气候。也有市民看到,这只斑头雁喜欢在河道一簇簇的水草中来回走动,在水草中捕食、休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方网站资料显示,斑头雁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早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相关负责人呼吁,斑头雁这一物种在西宁现身本来就很难得,市民在观鸟过程中应该尽量给斑头雁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做到文明观鸟,不影响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