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诈骗分子假冒公安、检察院或者法官等以涉嫌各种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账户核查资金或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骗子甚至还会制作假“通缉令”,以达到操控被害人的目的。为绕开诈骗电话防范拦截系统,诈骗分子在拨打诈骗电话时规避“公安局”等敏感词汇,以电话欠费停机、快递包裹有问题等为切入点,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立即以添加“警用QQ”“警用微信”“笔录QQ”等名义,利用网络聊天工具与被害人进行后续联系。
在这类骗局中,骗子能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准确说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甚至银行卡号,而这些公民个人信息都是诈骗团伙购买所得。诈骗分子不仅在电话中冒充公检法人员,还诱使受害人安装以假乱真的“公安系统”APP。这类APP打着“公安部”的旗号,完全由受害人自行操作,看似公正、公开,更具迷惑性。
案例:民警在ATM机前找到受骗事主
2019年3月,省反诈中心接到电信诈骗预警线索,接警人员多次尝试拨打受骗事主袁某的电话,但电话那头传来的一直是“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受骗事主的通话时长达60分钟,恰恰与“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的手法吻合,受骗事主的电话极有可能已被诈骗分子进行了呼叫转移,此时想要电话预警显然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民警结合该类诈骗手法,分析认为受骗事主很可能被诈骗分子骗到某一处无人骚扰的地方(如酒店或宾馆),以此隔绝他人接触,进一步对事主的思想进行控制。民警马上沿着该线索进行查询,发现事主不久前在某宾馆入住。
于是,民警赶往宾馆,却发现受骗事主去向不明。随后,迅速在周边银行进行找寻,最终在中国银行ATM机前找到了受骗事主袁某,及时对其进行劝阻,受骗事主袁某才恍然大悟,避免了经济损失。
青海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犯罪中心提醒:
一是留意来电号码。此类案件中,大多数来电都是通过改号软件从境外拨打,来电显示上会有“+”或“00”等前缀,如出现此类异常,可以基本判定为骗子无疑。
二是假冒检察官、法官人员多为南方口音,当对方来电不符合常用语习惯时,就要存疑。
三是公检法人员绝对不会通过电话、微信通知你核查资金、将钱款转移到“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你上网浏览自己的通缉令或者逮捕令,或者将此类材料邮寄到个人手中。凡通过电话、短信等要求进行转账、汇款、资金核查操作的都是诈骗,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四是如实在不能辨别真伪,请拨打来电号码当地的110进行核实(当地区号+110)。
来源:青海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