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奋斗新时代:迎风而立的“风电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 08: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栏的话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播撒希望的种子,收获丰硕的果实,过去五年,青海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实现了经济发展、生态向好、民生改善、活力释放、守正出新、后劲增强。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新起点,行进在建设新青海的大道上,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展现无愧于时代的新作为!
  “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从今日起,本报开设《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奋斗新时代》专栏,多领域、多侧面挖掘典型案例,多视角、多形式讲述奋斗故事,展示新时代奋斗者的新风貌新作为,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大力弘扬热爱青海的家乡意识、建设青海的担当意识、献身青海的奉献意识,凝聚全省各族人民建设新青海的奋进力量,敬请关注。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早上7点40分,一阵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和嘹亮雄厚的口号声从远处传来,与初升的太阳一起将沉睡的塔拉滩唤醒。
  “早上跑操,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为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加油打气。”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海南新能源发电部维护中心副主任李炜明这样告诉笔者。
  眼前的这群人沉稳干练、精气神儿十足,衣服上红绿相间的“SPIC”格外鲜艳、醒目。他们大多为80、90后,没有时尚的装扮,只有一身朴素的工作服。他们很多人的家都在外地,为了工作,远离亲人朋友、远离繁华都市,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
  “平日里,我们大多数时间只能待在风电场里,最近的小卖铺在30公里以外,最近的饭馆在120公里以外,连改善伙食的机会都没有,好在大家都坚持下来了。”想起和兄弟们一起度过的艰辛日子,李炜明的眼角泛起了闪闪泪光。
  切吉西风电场,平均海拔32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4℃左右,常年狂风呼啸,严寒的冬季,气温经常在零下30℃左右。
  在这样的天气,要爬上90米高的风塔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玩”了。200多节攀爬梯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手脚配合往上走,尖厉的风沙、极寒的天气、高海拔的缺氧环境更是为攀爬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平均下来,一天大概要爬上爬下3到5个风机,上班的时间基本都是在风机顶或者在攀爬风机塔的过程中度过的。”李炜明边说边给我们演示了攀爬风机的动作。
  90米高的风机塔上,刺骨的寒风瞬间可以将厚厚的棉服穿透,冷得让人直打哆嗦,给处理设备缺陷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为风电场面积大,为了确保工作效率,他们只能每天早上出门干活前就带好中午的“干粮”,肚子饿的时候就在现场风一口,饭一口,匆匆填饱肚子,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
  早晨八点,保善营和颜生强开始了一天的日常巡检工作。
  “虽然现在已经九点多钟了,但气温仍然是零下十几摄氏度左右,我们经常冻得都拿不起巡检设备了”。
  “工作苦不苦?”
  “苦,当然是苦。但再苦再累的工作总要有人来干啊!”
  谈起电场员工的凝聚力,李炜明始终是一脸自豪。“大家都特别不服输。遇到问题后,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我们看来根本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由19颗热忱之心所构筑的团结、友爱的集体确实值得李炜明这样自信。
  李炜明对公司风电产业发展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茶卡、切吉风电场是在他的见证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在别人眼里看来,这里可能仅仅是处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环境中的风电场,而在他的眼里,日新月异的戈壁滩和一排排傲然挺立的风机,无异于他们用心呵护的“孩子”,每一点“成长”和“蜕变”都会带给他们发自内心的欣喜!
  7年来,电站员工倾注在这片戈壁上的心血没有白费,那些日日夜夜的坚守和付出也得到了回报——风电场目前年利用小时达到2260.89小时,超出设计值20.58%,年发电量超出设计值20.56%,为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面对成绩和荣誉,李炜明淡定地说:“这没什么啊,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已。”因为海拔高、紫外线强的原因,他的皮肤变得黝黑,因为日夜辛劳早已黑发染霜。即使经历了这么多,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他坚定的眼神和始终不忘初心的专注。
  “我是一个风电郎,远离家乡在外闯,晴天烈日照脸庞,雨天泥地印两行......”
  风、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我们期待着塔拉滩上的“风电郎”,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勇攀高峰,一步步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李龙 紫丽)

  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