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讯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位于小桥火车桥以东的西川湟水河上,矗立着一座黑漆木桥。过了这座桥,往西直通西川北路,通向湟源;往北,直通小桥大街,过了毛胜寺便是北川大路,穿过大通,直至甘肃张掖。西川公路和北川公路在这里交会,是当时的交通要道。那时的人民公园是一片杨树与黑刺灌木杂生的荒滩、沼泽。兴海路还是一条土路,它径直穿过这片丛林沼泽地的南端,一直延伸到湟水木桥的桥头,过了桥,马路便伸向小桥大街。
这座木桥的原址在今新宁桥北大约十五米处,位于人民公园前门西侧,铁路桥东侧的湟水河上。记得木桥的桥身长约九十米,与现在的新宁桥的长度相差无几,宽约四至五米,两辆马车能并行而过。桥身平直呈四孔形,距离水面约三米。有五个桥墩支撑着它,桥墩呈六棱柱形,由加工整齐的石块砌成。桥身两侧的栏杆上镶嵌着三角形拉梁木架,两边的三角形木架在空中由横梁相连,这样就起到了进一步加固桥身的作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一场洪水冲垮了矗立在河中间的两个桥墩,桥身塌了。
此桥的中断,并没有影响由胜利路通往小桥的交通,因为新式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新宁桥,早在1957年便高架在小桥铁路桥正东的湟水河上了。我在西宁四中上初中时,这座木桥还在。当时我家住在省财经学校东面的中华巷,每天都是徒步上学。那时有两条路线通向学校。一条是在胜利路财经学院门口公交车站乘1路公交车,途经西宁浴池、人民公园前门,越过新宁桥、穿过铁路桥下,经小桥大街到达西宁四中。我和我的同学们称这条路线为阳关大道。那时从财校站乘1路公交车至小桥大街的车费是八分钱,至四中站为一角二分钱。如有急事,几个月内乘一两次车还能承受,如每天乘坐公交车上学,那就太奢侈了,一般家庭是没有这个经济能力的。另一条路线就是每天徒步走过湟水木桥,进入小桥大街,到达西宁四中。在我上初中期间,每天从中华巷的家属院中出来,穿过中华巷,来到兴海路。经过兴海路再径直向西走去,便是坑坑洼洼的土马路。这条马路的北侧紧贴着人民公园内的动物园鸟舍,南侧是庄稼地。再继续直行,就来到湟水河上的黑漆木桥。初中三年,我和我的几位同学常常从这座木桥上经过。我们把这条路线叫做小路,它比阳关大道近一些,这条小路为我们徒步上学提供了方便。正因为有这样一段少年时代上学的经历,这座木桥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座桥已被人们淡忘了,但它确实存在过,而且至少会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作者:来盛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