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从海西州能源局获悉,近年来,海西州依托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及荒漠化土地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光伏、光热、风能发电和装备制造、电网建设多点发力,齐头并进,快速推进的发展格局,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
据介绍,近年来,海西州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相继引进黄河上游、国电龙源、中广核、大唐国际等大型电力企业,大规模开展晶硅、薄膜、高倍聚光等光伏发电应用,建成光伏发电项目141个,装机容量3714兆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7.89%。形成了格尔木东出口、德令哈西出口、大柴旦锡铁山、乌兰东大滩等主要光伏发电聚集区。
虽然海西州初步形成了光伏、光热、风能发电和装备制造、电网建设多点发力、快速推进的发展格局,但电网送出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电力外送能力有限,大容量、高负荷、远距离输电能力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海西新能源发展的瓶颈。海西州电网条件较好的地区新能源上网空间已十分有限,冷湖、茫崖等适合大规模开发新能源资源地区电网基础设施薄弱,输出条件有限。同时,青海外送通道建设在“十三五”规划中对解决海西外送瓶颈效果不明显。随着光伏、风电并网电价下调政策出台,新能源建设成本不断增加,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制约了新能源产业大规模、快速发展。
为此,“十三五”期间,海西州将重点围绕国家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送出基地等五个基地建设,重点围绕高效光伏发电新技术、太阳能光热储能发电技术、高海拔低风速风力发电技术研发、引进、吸收、转化、推广和应用,加快构建“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负荷消纳—向外输出”产业链,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与模式。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布局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海西循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启动海西至福州、海西至华北、海西至华中(重庆、武汉)特高压外送通道前期建设工作。
来源:青海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