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到枸杞、蚕豆,大到地毯、建筑施工技术、锂电材料,随着我省产业结构日趋完善,“青海产”不断拓展外延,吸引着世界各地客商的目光。虽然首季度还未结束,但我省多家企业已经接到不少国际订单,生产加工如火如荼。
“相比同期,今年截至目前我们的出口贸易额上浮了10%,已签订合同12单。”3月21日,青海德瑞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马强说。这家致力于丝绸纺织品的出口和销售公司,已经将产品销往中东和南亚的几十个国家,建立了优良的销售通道和市场,其中巴基斯坦的市场占有率就达40%,居全国前列。这家企业所在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中,有出口业务的企业有14家,仅去年的出口贸易额就达1.28亿美元。
“园区主要的出口企业来自纺织领域。比如青海喜马拉雅地毯有限公司去年的出口贸易额为1442万美元,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都会下单,这家企业还以全产业链+互联网+O2O+服务的创新经营模式,拓宽企业销售渠道。”南川工业园区经济发展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走出去”,园区内藏羊、瑞丝、硕日、凯旺、伊赫萨等企业还分别在沙特、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设立了十几个境外营销网点,并建成尼泊尔加德满都市西宁特色商品营销中心、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青海商品营销中心等多个展销中心。
实际上,青海企业接国际订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创新驱动的发力,出口产品的领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2016年,我们首次将新能源——锂电材料出口到法国,今年2月中旬又给日本发了验证料,再加上和比利时一家企业合资成立了公司开拓欧洲市场,未来的订单会更多。”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而在另一头的生物园区内,作为亚太地区唯一实现菊粉工业化生产的企业,青海威德特种糖业有限公司已成为首家通过欧盟和美国认证的有机原料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欧美国家。企业成功签约雀巢、达能等国际公司,成为其品牌婴幼儿奶粉等保健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目前,西宁市进出口贸易涉及18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仍以美国、印尼、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为主,“青海产”的订单量不断上升。
今年,作为“青海产”主战场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大力开发海外市场,提升产品出口能力。积极推进藏毯、特色纺织、藏医药、生物制品等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建设,扶持一批年进出口总额超过千万美元、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骨干进出口企业,培育外向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积极拓展对外营销网络,鼓励企业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建设中国(青海)特色商品国家营销中心,支持企业设立商品展销、分拨中心、零售网络、跨境电商,增强市场开拓能力,让青海企业接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订单。(周建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