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冬天,炉子和烫炕是农村人过冬必备的,现在还睡土炕的应该很少了吧!年轻人也不愿去睡,觉得睡完,身上会有一股很浓的烟熏味。但是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土炕又暖又环保,睡着舒服踏实!
农村的妇女,冬天会辛苦些,早起要煨炕,打扫院子,做早饭,喂家禽。煨炕还是个技术活,煨不好,全家人就意味要挨冻,那个灰尘还特别大。早些年煨炕用碎的麦秸秆,现在条件好些了,好多用那个煤渣,这样就几天内都不用烧,大清早的可以闲一点。
冬天会穿妈妈做的羊毛主夭(棉衣),棉裤、钻钻(羊毛背心),还有几窝(棉鞋),那个棉衣袖口妈妈会缝啊缝啊!打好多补丁,小时候袖口拿来擦鼻涕。怕早上起床穿着冷,妈妈会刻意的把棉衣什么的捂在烫炕上,穿在身上着暖暖的。
煨炕是有讲究的,首先是包“填炕”料,把稍长柔软易燃的一小捆麦草摊开,在中间放置晒干的树叶、麦根、麦衣、锯末、牛、羊粪等碎屑可燃物,然后裹紧,推入炕洞中央,再用麻杆点火引燃,即完成。 早上妈妈煨炕的时候,会把热热的火给拔出来,给我们烫那个大豆,烫的黄黄的、脆脆的,小时候没什么零食,觉得那就是最好的东西了。因为煨炕,记忆中妈妈都一副全副武装的样子,头上包上头巾,穿上蓝大褂,背着背篼,穿梭在院子中。
如今家里条件好了,土炕也没了,我依旧还是怀念一家人围坐在炕上的样子,妈妈手里纳着鞋底,爸爸抽着卷烟,我趴在炕桌上写作业的场景。
今年又到了睡烫炕的季节了,你睡过烫炕么?还怀念烫炕吗?在评论里告诉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