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天池 —— 中国四大天池之最 寻着大自然的气息,走进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走过通往天池的木栈阶梯,绿叶与经幡齐飞,在这里感受天池的圣洁宁静,群山的巍峨庄严。 作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王牌景区,近年来,孟达天池景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慕名前来的游客也逐年增加。“十二五”期间,景区共接待游客71.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 4647.5万元。
守护天池的骡马队
近日,记者踏上了素有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之称的孟达天池。从景区山脚到天池有两条路,一条是骡马道,一条是木栈阶梯。骑骡子上山正是这里一大特色体验。早在几十年前,靠山吃山的清水乡塔沙坡村人便牵着自家的骡马从事运输服务,见证着孟达林区内四季更迭。有人说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孟达天池“守护神”。 随着旅游人数逐年增多,为了便于管理,循化县旅游部门给参与运送游客的100匹骡马进行了统一编号。“我们是分批运送的,每周轮换50匹骡子,骡马和服务队队员们都能有个休息的时间。”骡马骑乘服务队的负责任人韩迎新说。由于上山的路崎岖险峻,韩迎新每天必须要做的就是检查骡子的肚带、旁绳、蹬绳等,确保游客骑乘时的安全。 在一大片等待游客上马的队员中,记者认识了43岁的韩哈米亥,从七岁起,韩哈米亥就牵着骡马一趟趟地将游客送到天池,算起来,他是队员里的“老人”了,连自己都记不清牵着骡子上下山多少趟。“那个时候运送路程比较短,一个人也就15块钱,随着景区的开发,知名度也越来越响,来这里旅游的人也多了,我们收入也多了。”韩哈米亥说,现在一趟是50块,往返的话就收80。 靠山吃山是塔沙坡村祖辈传承的生活方式。与从前不同的是,现在塔沙坡村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早上牵着骡子上山,将骡子拴在固定的地方,席地而坐,简简单单地吃上几口馒头,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如今,从事骡马运输服务的农户已经达到了100多户,也正是骡马服务队的成立让塔沙坡村人走出家门,日子过得愈发安逸。 在骡马队的骑乘点,记者发现了牵骡马的大多数都是妇女。“以前我们撒拉女人是足不出户的,后来男人都基本上外出打工了,妇女们就牵出自家的骡马来到这里补贴家用,观念的改变也让生活比起以前好了起来,游客多的话就一天挣个一百来块,少了也没事,大家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还能照看孩子。”韩秀英说。 随着孟达天池逐渐成为青藏高原旅游的游览胜地,一池圣水也让当地人为之骄傲。牵着骡马行于盘山小道,绿荫之间,是他们日复一日的生活状态。从山脚到天池一个来回,大概需要40分钟,一到旅游旺季,骡马队的队员们每天牵马上下山至少得两趟,他们除了负责游客骑乘安全的同时,还会为远道而来的游客唱上几段撒拉族民歌,讲述撒拉族的传说。
到孟达感受仙境之美
如果说骑乘是一种体验,那么拾阶而上便是置身于孟达景区的魅力所在。在木栈道上,记者看到了许多驻足拍照的游客,他们在欣赏盘山小道带给他们的惊喜之余,不忘将孟达的美景记录在镜头里。 “没想到,这里也有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只要到过孟达的人,都会发自肺腑地感慨一句。杜女士一行8人从西安自驾来到青海,说起孟达天池的魅力,杜女士感慨说道,跟长白山天池相比,孟达天池的一切都是在原始生态环境中,没有遭到人为的破坏,最大的亮点它的水是绿色的,整个湖面都很平静。尤其是在阳光的照耀下,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在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登山,游客们都会感觉身体有点吃不消,上山途中更是腿脚酸痛,但一想到要目睹高原“西双版纳”的风采,所有困难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以前总是听同事说起青海是一个碧水蓝天的地方,今年终于有机会来,前几天去过了青海湖,今天来到孟达天池,更是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兰州游客陈梦茹说。 登山过程中,一位身着藏袍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交谈得知,老人已过古稀之年,每年来一趟孟达天池是老人多年的习惯。环天池游览老人走了近一个小时,她将装有五谷的瓶子投在天池圣水中,寓意着来年生活五谷丰登,同时也为自己的儿女子孙祈福。孟达天池不单单是供游客游览的地方,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山间的经营点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经营点,主人是一位漂亮的撒拉族姑娘,有一种说法,青海最美的女子生于撒拉族,起初交谈,她显得格外害羞,言语间也不肯多说什么,只是麻利地为游客盛上自家做的酿皮、酸奶、粽子、还有一些特色小吃。 这位撒拉姑娘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就开始在这里经营这个服务点了,早上八点半上山,下午六点下山,由于这家经营点处在半山腰,从山下往山上运货非常辛苦,所以他们出售的东西自然是贵一点。“我在孟达两年,对这里的山水草木都有感情,游客越来越多,我的收入也越来越好,每天都能挣个两百来块。” 在撒拉姑娘的经营点上,路过的游客总是会停下脚步,吃上一碗特色酿皮或者酸奶。好几次,有游客都会向撒拉姑娘打听,天池里到底有没有水怪?撒拉姑娘也说不上来,只是微微一笑让游客自己去寻找答案。 关于水怪的说法,有人说有,但也有人说只是人们道听途说罢了,没有人能形容出水怪的样子,这个传说也无法考证,据说至今孟达天池的水文资料也是无法测得的,池底布满了“水洞”,到现在也搞不清这些洞到底有多少,但正是因为这些传说,为天池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引来了无数游客对孟达天池的向往。不管以什么理由登上天池,这都是大自然留给人间的一道谜语。 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2010年得到省发改委的批准建设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6年的时间,完成了景区观光道路,包括游步道、木栈道、环天池栈道、停车场、管理用房、以及配套建设相关设施,景区游览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循化县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局负责人统计,今年上半年孟达天池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近4万人,旅游收入达178万元。
来源 | 海东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