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为深入贯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一步将监督关口前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F·B斗争向纵深发展,西宁市城中区积极落实谈话制度,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促进“咬耳扯袖”成为常态。截至目前,城中区开展诫勉谈话2人次,约谈8人次,提醒谈话2人次,任前廉政谈话13人次。
城中区根据诫勉谈话、约谈、提醒谈话、廉政谈话等不同谈话的个性特点,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谈话通知书、登记表、记录表、统计表等,统一编号,进一步规范了谈话程序。谈话前,及时下发《谈话通知书》,将谈话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及早通知谈话对象。谈话中,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严厉提出批评,认真听取被谈话人的陈述,做到谈问题客观全面、严肃认真,并将谈话内容记录在案。谈话后,督促整改,让谈话发挥实效,不流于形式。
在谈话技巧方面,城中区要求谈话前提前列出提纲,严格做到“准、严、明”。讲问题突出“准”,准确指出谈话对象存在的苗头性问题,一针见血;提批评突出“严”,针对谈话对象存在的问题提出严厉的批评,单刀直入;指方向突出“明”,按照《条例》《准则》的要求,明确指出整改的方向及一些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谈话对象尽快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谈话的预防和警戒作用。
同时,督促谈话对象在规定的时限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将谈话的诫勉作用发挥到对行动的指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