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毕业后十年,人与人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7 15: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毕业后十年,人与人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

✎ 范海涛

✎ 2001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文学学士和法学学士学位。历任《北京青年报》财经记者,新浪网驻华盛顿记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国区总顾问。

✎ 2009年,与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合著《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销量超过100万册,并以此获得蓝狮子中国最佳本土商业作者奖。
✎ 2011年赴美留学,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修读口述历史专业的第一个中国学生 。2013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硕士学位,这是该专业的最高学位。
✎ 2014年创办“海涛口述历史·人物传记工作室”。

1.jpg

图:范海涛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典礼

又是一年毕业季。电视里、手机端各种关于毕业的新闻不断刷屏。

前两天,朋友圈分享某985学校2002级的毕业生回母校聚会了——毕业十周年。据说,学校回去了50多名02级的毕业生。有的同学现在是某母婴垂直电商的创办人,刚拿到俞敏洪的投资;有人是某报社的副社长;有些同学做了选调生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有些同学已经生了两个娃,在家带孩子;有些同学跟随丈夫去美国访学;大部分同学过上了赚钱养家养孩子的工作和生活,为了多赚钱加班加点,为了给孩子赚奶粉钱,在踌躇着要不要二胎。

刚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是相同的荣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觉得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十年后,大家的差距渐渐拉开,并且距离越来越大。人与人的差距,在毕业后,是如何慢慢拉开的呢?

1

了解自己,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目标导向的行为是趋近成功的必要因素。你的经历、你所从事的事情造就了现在的你。而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知道差距是可以改变的,而这一切就在于主动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的自觉。

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的合著者,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硕士学位获得者中第一位中国大陆的学生,范海涛是一个成功在毕业十几年后与同学拉开差距的人。

2.jpg

图:《就要一场绚丽突围》,范海涛 著

她从学生时代起就知道自己要从事人物写作。她也正是因为有这样清晰的目标,才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才凭自己勇气和智慧获得为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撰写传记的机会;才会在事业巅峰到来之际急流勇退,奔赴大洋彼岸去获得人生另一种滋养;才成为畅销图书《就要一场绚丽突围》的作者。如今的范海涛,是有国际视野的人物传记作者,面前是一个更加开阔的人生格局。

2

对知识渴求,继续保持学习的热忱

前几年BBC除了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UP),讲述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7岁一直到56岁的人生历程。结果发现出身良好的孩子在人生路途中成功获胜的几率很大,而出身卑微的孩子也往往过着贫困潦倒的人生。有很多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教育就是其中不可忽视一大重要原因。

3.jpg

图:范海涛在哥伦比亚大学门口

范海涛在30岁之后,考托考G, 奔赴大洋彼岸,坐在常青藤的课堂里,开始了人生的新体验。从点一杯咖啡“with milk, sugar or cream”的纠结,到用英语去潜入人们记忆,和他们的故事融为一体,写出直射心扉的文。教育让范海涛挑战未知,成为哥大口述历史专业唯一一个英语非母语的学生。从难以用英语点一杯咖啡,到采访吸毒犯、了解艾滋病、亲历占领华尔街……深入感受美国文化。教育让她经历挣扎、收获希望、文化碰撞让她解读人心、记录历史,挖掘出一个又一个记忆宝藏。

3

拒绝麻木,对生活永保好奇之心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对生活永保好奇之心,这是乔布斯创造苹果奇迹的秘密所在,也是我在美国最大的收获。

回国之后,常有人问范海涛放弃唾手可得的事业成功,去美国学习两年到底值不值?她总是这样回答:“其实两年能学到的东西实在有限,但是它把一种不断探索、不停学习的习惯植入了体内,这才是最无价的东西。”出国留学是会带来成就感的,但这种成就感不是功成名就、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一种不断挑战、不断成长、不断收获心知、不断趋近理想中的自己的激动与喜悦。而这样的好奇也让她事业上缔造一个又一个高峰。

4
会推销自己,时刻不忘积累和打造人脉

可能是长期从事记者工作的原因,使得范海涛天生具备了一种快速与人建立联系的能力。能在人群中,迅速分辨出群中那个自己想建立联系的人,并冲上去以最优的方式让对方对自己留下印象并拿到联系方式。她与新浪董事长曹国伟的结缘便充满以上戏剧性。这个人后来为她的新书《就要一场绚丽突围》专门录制了宣传片。在博鳌论坛上,她本来是有着另外一项重要的使命,在一个场合遇见,众人争抢交谈机会时,抢上槽,连珠炮般介绍自己是她的前员工,为开复写过传,并正在写另一位大佬的。加上微信!(旁边曹的公关经理之前都没,并借机也加上)事后并发一段长&详细的介绍给曹加深印象;

4.jpg

不要怕被拒绝。勇于向她接触的大佬提出自己的要求:问李开复提出想写自传,问俞敏洪、曹景行推荐正是如此;不断跟你重复、强调她想要的东西:拍摄图书宣传视频间歇不断强调希望编导能把她视频做得好点,能让更多人转发,并阐述自己想法。她的想法也不一定对或者好,但她会不停说,像一个高超的推销者一样,不停地向外界传递她的观点;

会推销自己。把自己合作项目的正面的好的信息不停传播,阐述,交流&公众平台散播。其实她也会接触很多对她的项目的否定&质疑声音,她会全部过滤并内化处理。

这些优秀特质加上她本身的才华,一次次突破自己,华丽转身也成为必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