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在线讯 “二十四,写大字;二十八,贴年画。”还记得以前过年前那个场景吗?一张桌子,一条板凳,一名书法艺人拿着毛笔在街头巷尾写春联,墙上挂满了已完成的春联,围观的人赞不绝口。
近日,西宁市民耿先生把省城大街小巷跑了个遍,也没找到一个卖手写春联的小摊,他很苦恼。“记得小时候的春节,都是父亲写春联,虽然写得不算好,但每次写春联、贴春联时,全家人总动员,别提有多热闹了。现在,印制的春联是很漂亮,但我还是觉得以前那种手写的春联更有意义,更有味道。”
乐都县的朱用有老人以前可是村里的“书法家”,不仅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还能编一些歌颂党的政策和表达村民心声的好对子。每到年底,前来请他写春联的村民络绎不绝,或是一盒烟,或是几张红纸,有的干脆空着手。他也不在乎东西多少,自己买好笔墨,再搭上红纸,就图个高兴。
“帮别人写,白天写了晚上写,到大年三十了还没写完。好不容易给人家写完了,才发现自己家的还没写。”他说,每当大年初一拜年时,第一件事就是看贴在门上的春联。听到亲戚朋友大声朗读春联时的称赞,他心里非常高兴。可现在,农村的庄院里也纷纷贴起了印制的春联,年前来朱用有老人家登门求字的人越来越少。
正如耿先生所言,印制春联色彩鲜艳、精美,但内容大多千篇一律,春联变成了过年时张贴在大门上的装饰。以前编写春联、诵读春联是一种乐趣,那种飘着墨香,撒上金粉,承载着人们新年愿景的春联,不应该离我们远去。(作者:佘丽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