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在线讯
西海都市报社编辑部:
我和妻子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交给老人照顾。元旦前,我们回到西宁,准备在老家过年。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我发现6岁的儿子身上出现了很多问题,他不愿意和我们交流,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不说话。看到他这样,我们都快急坏了。这么多年不在孩子身边,一方面很愧对他,一方面又对他的行为举止很恼火。我想当个好爸爸,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帮帮我。
苦恼的父亲:马明德
1月3日,本报收到了一位长年在外地打工、疏于照顾自己孩子的父亲的信。短短几句话,诉说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苦恼。
马明德今年三十出头,他和妻子都是西宁市人。2005年,马明德和妻子生了一个健康的儿子豆豆(化名),为了以后能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豆豆刚断奶,他和妻子一起去浙江打工,把孩子留给夫妻双方的父母照管。
马明德是个技术娴熟的电工,在当地应聘到一家灯饰店,负责给在店里买灯的客户安装。由于他勤劳肯干,手脚麻利,所以,找他干活的人特别多。为了挣更多的钱,2006年至今,夫妻俩回西宁的次数、回家过年的次数少之又少。现在,马明德夫妻俩生活宽裕了,手头上也有了存款,于是他决定今年回家过年,好好弥补一下儿子。
儿子豆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6岁了,都上了小学。以前虽然不在他的身边,但马明德非常关心孩子,经常打电话询问豆豆的情况,小家伙总是在电话里爸爸长爸爸短亲热地叫个不停,十分乖巧。可是,这次马明德回家后发现,本以为很亲近的儿子是那么陌生。豆豆少言寡语,从不主动和爸爸妈妈说话,没礼貌、没规矩,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就越是做什么,脾气十分暴躁。在学校集体活动时,总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不和别的孩子一起玩耍。
马明德说,最让他生气的是,小小年纪的豆豆竟染上了小偷小摸的坏毛病。从学校回来,书包里装着别的孩子的铅笔、本子等;到亲戚朋友家串门,口袋里装满了人家存的硬币、亲戚朋友孩子的玩具,无论马明德怎么教导,豆豆就是不改。有一次,豆豆又拿了别人的东西,这次马明德再也忍不住了,抡起巴掌朝着豆豆的小屁股一顿狠抽。豆豆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劲儿地哭,用他充满委屈、愤怒、憎恨的眼神瞪着马明德。
这时,马明德才意识到孩子出现问题的严重性。曾经,他以为优越的物质生活就能带给孩子幸福。如今,他猛然发现,自己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关注和教育。原来,这一切都可能是自己错了。
本报将继续关注这一事件。(作者:佘丽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