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在线讯 五六年前,刚刚成家不久的吴晓菲跟随丈夫来到西宁,在西宁小商品批发市场帮姨父打工,尽管每天忙得腰酸背痛,可她还是很快适应并且喜欢上了省城的生活。
在城里的日子一长,吴晓菲和丈夫的心思也活络起来。在他们的央求下,姨父以60万元的价格把铺面盘给了他们。那时,60万元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每天进货、送货、卖货,还要管吃奶的孩子,再难再累,晓菲从不叫一声苦。当时的小商品市场都是棚户式的平房,钢架也都是农民自己焊接的,条件十分简陋,一到冬天,常常冻得受不了。可晓菲总是咬着牙坚持。她相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她要凭自己和丈夫的能力,在省城像模像样地扎下根来。
吴晓菲和丈夫卖的是袜子。袜子是个不起眼的小商品,但在晓菲的心里,经营袜子的学问可大了,花色、品种、款式,哪一项也马虎不得。她一门心思地扑在了小店经营上,努力开拓进货渠道,根据民族、职业、年龄去了解顾客需求……她的小店,可谓琳琅满目,光“振汉”一款就有80多个品种,“鸭鸭”也有40多个品种,再加上其他品牌,不下四五百个品种。
正是因为品种齐全、价格公道,晓菲和丈夫很快就在义乌商贸城、义东商贸城、好事多等10多处商场开设了自己的代销点。有了代销点,晓菲更忙了,一来新品种她就马上打电话叫代销商来看货,如果他们没时间,那就派人送过去看。义乌商贸城和义东商贸城离得近,晓菲几乎天天给他们送货;而贵德等地的代销商,如果店主来不了,只要打个电话说明要什么货,晓菲也立刻把货发过去,从不耽误。在她看来:做生意就是要以诚信为本,与人方便。
就这样,靠着进货勤、送货勤、态度好、货品多、价钱公道,吴晓菲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短短五年时间,他们不但还清了欠姨父的60万元钱款,还以50万元买下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铺面和一个小仓库,成立了“振汉袜业公司”。
如今,晓菲还在华联超市花园店有了自己经营的铺面,不但卖袜子还卖百货,生意越做越红火。她和先生分工合作,晓菲主内,即坐镇小商品管批发零售、送货;先生跑外,并以华联分店为主。在公司内,他们还实行了电脑化管理,分店和各代销店的经营情况在网上一目了然。
晓菲笑着告诉记者:“过去的五年,青海发展太快了,我的小店也沾了好政策的光,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年一个台阶。仅西宁小商品批发市场这一个店,每天营业额最少也在几千元,日平均可达2万元左右呢。如今,我已在西宁买了房、安了家,彻底扎下根了。”
延伸阅读
吴晓菲的生活变化,其实就是青海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一个缩影。西宁小商品批发市场是由过去的棚户型经营升级而成的一个现代化经营市场。这个过去仅为“稻粱谋”的村办市场如今已跻身为全省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有商户2000多户,经营品种十万余种,每天客流量达十万人次,年商品交易额达十多亿元。(作者: 丽 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