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讯 “忽然听到屋外一阵急促的声音,刚开始以为是下雨,但声音很快就变得很密集,并且夹杂着车子被砸得‘噼里啪啦’的声音,往窗外看发现是冰雹,下得很急,地上一下子就白了起来。”这是来自记者朋友圈里的一条内容。7月16日14时40分许,猝不及防的大雨加冰雹浇透了赶路的人,一时间,微博、微信朋友圈被冰雹刷了屏。伴随着短时大风和乌云密布,一阵冰雹袭来,让西宁“浇”了个透心凉。据了解,这样的天气还要持续10天,直至本月25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市近日频繁遭遇冰雹袭击?
每天至少一次冰雹天气怎么了
细数下来,这已经是西宁市区连续四天出现短时间强降雨加冰雹天气了。7月13日,门源的冰雹让部分油菜花惨遭袭击,傍晚时分,这场冰雹变小后又来到了西宁;14日13时10分,我市发布了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在一场冰雹后,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出现驱散了阴霾;15日,一天竟下了三次冰雹;16日一天内也下了两次冰雹,第二次冰雹体积明显变大,大小如同大豆。这样的天气让已进入三伏天依旧感觉到清凉的市民直呼受不了,虽然雨过天晴之后会出现彩虹,但市民还是希望西宁能真正有夏季的模样。
今年冰雹天气较频发并不罕见
据市气象台气象服务工作人员胡德奎介绍,近期我市频繁出现冰雹天气是由于强对流天气出现,使得阵雨、雷阵雨的天气概率加大,出现冰雹是由于地面升温,温度上升后遇到北方冷空气,冷暖空气相遇后形成的。与近几年同期相比,今年的冰雹天气较频发并不罕见。由于我市已从前期降水天气较多过渡到雨水较少的时段,强对流天气更容易发生,冰雹、阵性降水天气很容易出现。
直至25日冰雹天气发生几率大
近期内,我省大部地区将以雷阵雨和阵雨天气为主,强对流天气频发,7、8月份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峰期。
据市气象台气候中心分析,7月16日到25日,500hPa高空场环流预测图上,亚洲中高纬度呈现明显的两脊一槽型,西部的高压脊出现在帕米尔高原地区上空,东部的高压脊在鄂霍次克海上空,中部槽区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我省正好处于槽后脊前西北气流中,因此降水以西北气流控制下的阵性降水为主,但是分布不均,东北部降水预计偏多,其余地区以偏少为主,总体偏少。上述环流配置是典型的对流性天气的高空形势,加之在变高场上,两脊均配合有正变高,槽区配合有负变高,使得这种高空环流形势比较稳定维持。因此该预测时段内,我省北部、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农业区以及祁连山地区极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局地暴雨、大风、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几率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