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实习记者 朱虹)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普及,微博渗透了广大网友的生活,微博不仅可以表达观点还成为不少商家和劳动者招聘和求职的平台,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微博招聘缺乏审查,有不少市民在求职中上当。
市民吴女士向记者反映,不久前接到了自称是青海某销售公司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在微博看到她的留言后觉得她条件不错,请她去面试。吴女士正在开心时,对方提出让她先交500元培训费。吴女士觉得不对劲,当即上网搜索该公司官网,根据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打电话过去,对方称近期无招聘计划,即使招聘也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并提醒吴女士可能遇到了骗子。
记者浏览微博发现,有不少博友会在网络上发布招聘信息,对于求职者微博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推销平台,但是一些单位在微博上的招聘信息缺乏有效审查,造成微博招聘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有不少网友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上当受骗,由此引发了一些问题。
为此,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微博求职的劳动者与招聘单位交流时,要辨别他们的背后意图,最好能实地考察一下单位环境或者通过网络、报刊、熟人等侧面搜集一些企业资料和信息。在应聘过程中,若是有企业提出要收取培训费、服装费、资料费等都是不合理的,应予以明确拒绝。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信、不盲从,就不会被这些陷阱所迷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