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要货的人不来提货,发货方的人也不见了,这可怎么办啊?”1月10日,省城的胡女士致电本报96369新闻热线,焦急地说。 胡女士在城西区刘家寨开了一间小型超市,前两天有两名年轻女性来到小超市,向她推荐了一种名为“珍藏30年”的四川酒。这种酒有红色包装,看起来比较高档。“她们说可以让我先卖给顾客,卖出去后我再给她们付钱。”胡女士说。就这样,两瓶“珍藏30年”就以每瓶100元的进价,留在了胡女士的店内。
第二天,有一名男性顾客来到店里,称自己要宴请客人,胡女士以130元的价格向这名男子出售了两瓶“珍藏30年”。“1月8日,那位顾客说酒很好,他要买四箱,并放了100元订金。”胡女士店内没有那么多酒,她就给两名代理人打了电话,胡女士付了三千多元钱,并让买酒的客人来取货,但那名男子电话已经关机,代理人的电话也处于关机状态。“两边电话都不通,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上了他们的当。”胡女士懊恼地说。 (作者:李艳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