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台前的绣球花好似火球,团团簇拥在一起,屋外冷风阵阵吹来,屋内像是暖春。供暖期来临,省城许多困难群众家里暖烘烘的。 陈玉萍:温暖的冬天过了好几年
陈玉萍家四年前搬进省城东区文峰庭翠廉租房小区。走进这个家,暖意扑面而来。房子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窗台上的盆景、芦荟长势旺盛。“暖气是集中供暖,烧得好着呢,15日开始,可热了。”
陈玉萍一家三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除了每月310元的低保外,患有四级残疾的儿子在外打工补贴家用。说起最早住过的平房,陈玉萍开始滔滔不绝讲起来:“烧炉子也热乎,就是脏得很,屋子里全是煤灰、煤渣,晚上还要生炉子。我们家人行动都不方便,麻烦得很。每年冬天买煤就要花不少钱,肯定跟现在不能比!”
孔斌:第一年入住真暖和
今年3月入住康南片区廉租房的孔斌,将在这里度过第一个冬天。供暖期开始,这里的生活没让他失望。
老孔今年61岁,以前在路边修鞋、修自行车,挣点生活费。今年搬进廉租房后,他在新家里开了一个小卖铺,“再也不用守在外面等生意了。从前住不起好房子,冬天也不敢烧煤,房子小,炉子摆不下,煤也贵得很。”从前黑黢黢的屋子里,没有任何多余的色彩来装饰,“人都冻得要命,更别说养盆花了。”
现在,老孔不仅有了宽敞的房子,还可以靠燃气取暖,窗台上也多了几抹绿色。“第一天烧,我也没有多大期望,没想到不一会儿,房子就暖和起来了,特别热。这个冬天可以舒舒服服过了,美得很啊!”老孔笑着说。
黄美莲:终于住进了有暖气的房子
黄美莲老人从前住在省城东区原毛纺厂家属院。72岁的老人,带着两个智障儿子,生活在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内。煤烟熏得屋子已变成黄黑色。8月份,通过本报的报道,老人搬进了新家,宽敞的两室一厅。进入供暖期,老人过得如何?
温暖的阳光照进屋子,行动不便的小儿子依靠在暖气旁,老人和儿子看起来精神状况明显好转,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再显得臃肿。“比以前的房子热多了,他俩现在可喜欢靠在暖气上了。中午阳光晒进来,可舒服了。感谢西海都市报,要不是你们,这又是个让人发愁的冬天。”一直照顾黄美莲老人的女儿说。(作者:李艳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