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王紫)6月21日,省卫生厅按照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在省疾病控制中心开展我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媒体开放日”活动。记者在活动中了解到,建筑工地食堂和家庭是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场所。 省疾控中心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省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中心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发现,去年至今,我省共报告8起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肉毒中毒和豆角中毒为主要原因,建筑工地食堂和家庭是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场所;肉毒中毒主要在牧区发生。同时发现,粮食制品特别是油炸食品中铝超标严重。麻花中铝超标率为62.5%,油饼、油条中铝超标率为33.3%。此外,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不容忽视。全省监测的即食食品中,米粉、凉皮、酿皮、米线、盒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高达8.8%。熟肉制品、蛋制品等9类食品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需要低温冷藏的熟肉制品、即食非发酵性豆制品、凉拌菜、鲜榨果蔬汁、米粉、凉皮、酿皮、米线、盒饭和冷冻的速冻熟制米面制品中,均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这两种致病菌均在凉拌菜检出率最高。饮食含有致病性微生物的高风险食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