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施工现场黄沙蔽日。 | 本报讯(记者 荣丽君 摄影报道)没有老天降雨的帮忙,今年春季的西宁空气质量中颗粒物浓度不容乐观,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虽然干旱和省外扬沙浮尘对我市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可是市区内一些施工工地的不规范作业,让二次扬尘成为我市环境的又一“杀手”。4月24日,记者跟随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在海湖新区部分施工工地见证了二次扬尘的危害。
西山被消失在黄沙中
金阳光大厦项目部与海湖新区科技馆隔街相望,顺着金阳光大厦项目部的施工便道向里走,厚厚的尘土上留下了记者一连串的足印,高约1米的土方堆没有任何遮蔽,堆放在项目部南侧,市环境监察人员告诉记者,每一个项目施工前,环保部门都要给他们进行环评,环评上明确规定,为了防止二次扬尘,施工方一定要采取将施工便道硬化、土方堆遮盖、工地周围设置围挡、工地洒水等防尘措施,可这些规定对这个工地而言,仅仅停留在了环评书上。一阵风起,记者看到工地立即是黄沙蔽日,风沙吹打在脸上,让人睁不开眼,远处原本清晰可见的西山,也在黄沙中失去了踪影。
施工现场如沙尘暴天
如果说,记者在金阳光大厦项目部工地见到的是“扬沙天”,随后在该工地东侧一拆迁工地上,记者看到的就是“沙尘暴天”。还没走进工地现场,与规定高度相比严重缩水的工地围挡,根本挡不住的风沙 “跑了出来”,直接和环境监察人员打了个正面,让记者一行连3米外的人影也看不清。这边是风沙大作,施工现场却热火朝天,几台挖掘机根本没有停工的意思,监察人员按规定上前要求施工人员停止作业,一辆拉着土方的大货车不但没停,反而从记者和监察人员的前面疾驰而过,滚滚黄土顿时扑面而来。监察人员试图联系施工负责人,让他们做好工地防治二次扬尘的工作,却始终没有见到该工地负责人。
一半以上工地成环境“杀手”
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王勇介绍说,针对市区内工程项目施工、拆迁粗放、不规范,造成二次扬尘污染较为严重,市环保部门从4月22日开始,对各区工地进行检查,目前已检查近20家施工工地,发现这些工地中,有一半以上的对防治二次扬尘污染措施不到位。工地内到处尘土飞扬,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他们对这些存在问题的施工工地现场提出了整改要求和时限,并将处以不少于3万元的行政处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