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楚楚
5日,长江路社区主任突然接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打来电话,声称一位病重的老人想见社区人员。原来这位老人叫孙永昌,是无配偶、无儿女、无住房的“三无”老人,如今老人患淋巴癌已到晚期,身无分文的他所欠8000多元医疗费毫无着落。在医生的询问下,老人颤巍巍地拿出来一本《西宁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保障证的封底上写着社区主任和社区的电话。
当社区人员赶到医院时,老人像是见到了亲人。社区的武主任详细向医生询问了老人的情况,医生认为做手术对于老人的病来说已经没有价值了,建议出院。但是出院后老人身归何处,又由何人来照顾呢?在请示了城中区民政局、礼让街办事处后,协商决定由政府出资救助,6日将老人转入青海省福利慈善医院。
昨天,是老人的生日,这个日子除了社区人员无人记得。一大早,社区人员就去订购了生日蛋糕,买了水果和鲜花,中午会同城中区民政局人员、礼让街办事处人员、晚报社区记者一起来到医院为老人过67岁生日。病房里,现场气氛和谐而温暖,老人吃着蛋糕几度哽咽,在场人员眼眶也都湿湿的。大家像亲人一样叮嘱着老人各种生活细节,爱的暖流一时间传到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传到了孤独老人的心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