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桉然)近日,一条“去药店买药,一定要蹲下来”的微博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记者走访我市部分连锁药房发现,廉价药品被置于货架底部,导购重点推介高价药的现象确实存在。
24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连锁药房发现,高价药品多在货架上方,而低价药多被“藏”在货架最底部。“想买什么药?”在位于西门的某连锁药房,销售人员热情地询问记者。记者表示想买一瓶维生素C片,销售人员随即推荐了某药厂生产的维生素C咀嚼片。记者看到,该咀嚼片每盒售价19元,放置于货架第二层。然而,在该货架第三层,记者发现另一厂家生产的同规格维生素C片,售价仅为3.3元。
当记者询问同一种药品为何差价如此之大时,该销售人员将其归因于生产厂家不同。在我市另一家连锁药房,记者遇到了类似情形。
究竟什么原因促使廉价药被置于货架底部呢?对此,记者采访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连锁药店销售人员。该销售人员称,药店将高价药放在货架上方的醒目位置,这在行业内几乎是普遍做法。一般来说,越是放在货架上方,越容易被顾客注意到,销售成功率越高。因此,药店倾向于将高价药放在货架上方,并在销售过程中引导顾客选购。而大部分普通店员的工资是由“底薪+提成”构成,销售额越高,提成也越高,客观上促使他们向顾客推荐高价药。
对此,市药管中心相关专家称,由于生产工艺不同,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品种药物在纯度等方面会有微小差别,但不管价格高低,其药品质量和药效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药效差别并不明显。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药价,不必盲目追捧进口药或名牌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