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酒。在武侠小说中,每当出现酒,便会上演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令狐冲的酒,喝的是自由,不为浮名所累,随意洒脱;萧峰的酒,喝的是骨子里的那份心系苍生,大丈夫生而为人,当以天下为己任;杨过的酒,喝的是辛辣酸涩,却始终宁折不屈,以独臂扬名于江湖;洪七公的酒,喝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自由随性,仗剑天涯,看尽繁华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独饮共酌,皆乐在其中。 金庸笔下的酒,如同他笔下的侠,二者相辅相成。无论独斟自饮,还是觥筹交错,酒酣耳热间无不透着一股荡气回肠。喝最烈的酒,交肝胆相照的挚友,与天同饮,与地同醉,彰侠风义胆。
如果把整个白酒行业想像成是一个风起涌云的武侠世界,那各大酒企则都是英雄豪杰,身怀绝技,叱咤白酒风云。 1952年,茅台、西凤、汾酒、泸州老窖四大名酒门派,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经过多轮厮杀,脱颖而出,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这四大门派在成名之后,杀伐决断、攻城略地,前来求学拜师者络绎不绝,直接影响了未来60多年的白酒江湖。 而那些因改建、或正在恢复建厂的门派,以及发挥不佳的派系,市场地位一落千丈,其中,不乏有名门之秀及真才实学者。天佑德青稞酒的前身国营互助青稞酒厂便是这其中之一。 1952年的国营互助青稞酒厂,刚刚由八大作坊整合建成,痛失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机会。尽管1952年才整合而成,但是天佑德青稞酒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西北地区的天佑德酒坊。 天佑德之所以能够600多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的独门秘籍,这三大“绝技”支撑天佑德独步白酒江湖,鲜有对手。
绝技一:左右互搏术 周伯通是“中神通”王重阳的师弟,全真七子的师叔,武功甚是了得。他在第三次华山论剑之时得“中顽童”之号,被推为新“天下五绝”之首。他的左右互搏术,堪称是千古未有之奇的怪功夫。练成者,可分身双击,以一人之力,发两人之威,武功是陡然间增强一倍。 天佑德的双手互搏便是用青稞作为酿酒原料,同时又用青稞作为大曲原料。原粮和大曲用同一种主粮,这在中国白酒界是绝无仅有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青稞均生长在洁净的空气、优良的土壤、无公害的有机肥料中。 天佑德之所以会学得这种“武术”,完全得益于青藏这得天独厚的环境。超过3000米的高原之上,气温偏低,空气稀薄,但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一客观环境导致,青稞的病虫害基本上是不存在。纯天然的酿酒原粮,在其它酒企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也是天佑德为什么将原粮和大曲都用青稞来制作的原因。 绝技二:易筋经 《易筋经》在武侠之中,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它没有招数,只有秘诀,且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方可。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做到心无所往,方可勇猛精进,以期有成。 天佑德的易筋经便是其传承600多年的“清蒸清烧四次清”工艺,这项“绝技”在2009年9月被认定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蒸清烧四次清”是指在酿酒过程中,先对原料单独清蒸,再对辅料单独清蒸,清茬发酵,清蒸流酒,“清”字当头,一“清”到底,头楂为纯粮发酵,二楂为纯醅发酵,三四楂为纯糟发酵的四次操作。 在青海这种优美环境中酿酒,人与自然静照的刹那,有铅华褪尽的彻悟,有玄悉人生的妙谛,有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里,天机流溢,物我两忘,心态静好,没有杂念,只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因此,天佑德的酿酒师傅心中只有酿酒秘诀,一心只想酿出不负自己良心的酒,这样的心境完全符合《易筋经》所要求的“心无所往”,这样酿出的酒才能做到真正的匠心品质。 “左右互搏术”和《易筋经》两项“绝技”的配合,酿造了青稞酒清香醇厚、绵甜爽净,饮后头不痛、口不渴的独特风格。
绝技三:九阳神功 九阳神功属于至刚至阳的武功。练成“九阳神功”后,防御力无可匹敌,自动护体,反弹外力攻击,成就金刚不坏之躯;也是疗伤圣典,百病不生,诸毒不侵。 天佑德的九阳神功便是其检测技术,严格控制青稞酒从一粒粮、一滴水开始,到一滴酒的全过程质量,每一个环节均要经过层层检验,经统计,每瓶青稞酒要经过2011道检验,保证青稞酒的“金刚不坏之躯”。 为了配合九阳神功,天佑德还自创了第一、第二、第三方实验室。 第一方实验室是检测、校准自己生产的产品。第二方实验室,检测、校准供方提供的产品。第三方实验室,就是为社会提供检测、校准服务。 如此一来,天佑德在提高和控制自己生产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能为供应方以及社会提供服务,保证其产品的质量,为青稞酒整体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佑德三大“绝技”造就了天佑德青稞酒上乘的品质,天佑德秉持的家国情怀为青海人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便是其独步白酒江湖的侠义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