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晨起第一杯水,到底喝啥?不是淡盐水、蜂蜜水,而是…很多人都喝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8 08: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生命之源,每天喝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多喝水对身体有着很大的保健作用,尤其是早晨起来喝的第一杯水,有着你想象不到的意义。

早上醒来喝杯水如此重要

补充水分

经历了一晚上的睡眠,呼吸、排汗等生命活动会消耗体内大量水分,起床后人处于缺水状态,此时喝杯水,可以补充睡眠状态时机体代谢物失去的水分。

预防便秘

晨起后喝一杯水,有助于刺激胃肠道,促进肠胃蠕动,让肠道变得更加湿润,有利于粪便及时排出体外,起到预防便秘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空腹状态下喝进的水,会很快被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可有效地增加血容量,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84858f1e16hc6ivmicifi.jpeg

早上第一杯喝什么水?

晨起喝什么水一直是大家议论纷纷的话题,其实喝水是个技术活,喝错了或会影响健康。

冰水

很多人喜欢晨起喝一杯冰水,可以起到提神的作用,能让自己迅速恢复清醒状态。不过,这样喝水并不养生,喝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引起胃痉挛,导致腹泻、腹痛,甚至引起胃病。

盐水

早上也不适合喝盐水,由于人在醒后处于高渗性脱水,再喝盐水会加重这一现象。再者,人体一天摄入食盐有限量,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已经超过了这个标准,如果晨起喝盐水,更有可能超标。

蜂蜜水

对便秘的人来说,晨起喝蜂蜜水的确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会引发血糖波动,并不适合血糖高的人饮用。

白开水

其实,早上喝白开水是最靠谱的选择。对比以上三种不同种类的水,白开水安全且健康,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可以降低血液浓度,促进循环。

084858v0d1zwxtzrix01ti.jpeg

晨起喝水的注意事项

喝到这个量刚刚好

早晨的第一杯水,有的人喝好多,有的人却只喝几口,其实早晨起来后喝200ml左右的白开水,大约是小半杯就好了。注意不要一次喝太多,小口慢慢地喝。

不要喝太烫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警告:饮用65℃以上热饮有致癌风险。我们的口腔和食管表面的黏膜非常脆弱,超过65℃便会烫伤黏膜,一般建议水温在40℃即可。

084858x3r38ojiom3vr9vy.jpeg

久置的开水不要喝

很多人为了节约,经常拿起前一晚杯子里剩下的水喝。然而开盖的水经过一晚的放置,细菌数量会大量繁殖,容易将细菌喝进肚子,伤害肠胃。

用玻璃杯喝水最安全

不少人习惯用塑料瓶喝热水,事实上,某些塑料在高温情况下很不稳定,可能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玻璃杯在烧制过程中没有化学制品,而且不掉色,用它来装水喝是最安全。

084859b6cfo423hzidep8l.jpeg

不要一边吃早餐一边喝水

喝水的时间应在早餐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临近早餐喝水,可能会影响早餐的进食量和食物的消化,导致食物得不到良好的消化吸收。

牛奶不能代替水喝

很多人早晨刚起来后,可能会喝杯牛奶、果汁,这样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补充营养,多好啊。

不过这种做法并不合适,果汁和牛奶都不宜作为清晨的第一杯饮料:这些物质并不能提供此时机体最需要的水分,还会使机体在缺水的状态下就让胃肠进行消化和吸收工作,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建议喝完一杯白开水之后,再喝其他营养饮品。

084859yks3l3pkl1d3aqqi.jpeg

这三类人应少量多次地喝水,还可考虑以茶代水。

气虚质

常常感到精神疲倦,少气懒言,面色无光华,气短心慌,神经衰弱,容易出汗,口淡,不想喝水。

建议:可用白术或党参煮汤代水喝。

阳虚质

比较怕冷,平时手脚比较凉,天冷的时候更加明显。饮食都喜欢偏热的,容易出汗,或大便稀薄,受寒后易腹泻,劳累后浮肿,夜尿较多。

建议:可以喝一些普洱茶,或炖人参汤代水喝。

084900a704ns0ihfvfhnvn.jpeg

痰湿质

面色淡黄而黯,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这类体质的人,常感觉很累很倦,身体笨重,尤其是腰腿部有沉重感,时有胸闷,容易咳痰。

建议:可用薏米或扁豆煮汤代水喝。

来源:高质量生活家

发表于 2021-1-28 08: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了学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