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记者在格尔木高科园试验大棚内看到,“海水稻”已经长出嫩绿的秧苗,一棚秧苗如绿色的地毯般铺展开来,长势喜人。
记者从格尔木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获悉,开展前期盐碱地改良及高寒耐盐碱水稻(以下简称“海水稻”)高产技术研究项目,目前部分品种长势良好。
大棚里,育种工程师张国东正在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仔细记录空气湿度、温度,测量Ph值。
张国东告诉记者: “从4月27日到30日进行初期播种,目前来看,这批秧苗长势很好,正常情况下,五月底就可以进行大田插秧。那时才能了解这些秧苗对耐盐碱性、气候的适应性。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做水稻种植试验。大田插秧后,在九月底会有结果。到时候我们会根据“海水稻”的产量、品质等进行测评,以此来判断今年的试种是否成功。”记者弯腰细看,不到10天的时间,“海水稻”秧苗已高达5公分。
据了解,通过自主研发的“四维改良法”技术,根据格尔木市土壤情况,从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抗逆性作物四个方面优化最优配比,通过水稻耐盐碱试验、耐寒试验、耐旱试验等方法,筛选和培育耐寒耐旱水稻品种,培育高原寒地“海水稻”,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促进地方农业现代化转型,打造“盐碱地改良+海水稻种植+数字化农业”的新模式,为格尔木乃至青海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优质稻种。
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