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皮影戏里的童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9 08: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under-content deep="18">
  “一盏灯,布围框,三五人吹拉弹唱;皮刻人,半面脸,一席地操演雄兵。”这是人们对皮影戏最简洁生动的描述。
  皮影戏,又叫“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囊括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皮影戏,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也陪伴我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
  在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谁家遇上红白喜事,着手放几场电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但凡遇到日子相撞,电影被人预约,另外人家只能选其次,放几场皮影戏来热闹一下了。所以,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关于皮影戏的记忆要比电影多得多。时至今日,我的脑海依旧还时常晃动着那些锣鼓喧天、皮影人蹦跳的画面。
  虽说皮影戏是次选,但在当时,看一场皮影戏也是难能可贵的。但凡听到有人家会放皮影戏,不管和那家有没有亲戚关系,也不管穿山越岭要走多远,必定要结队成群不计一切困难地赶过去。那时候,手电筒还是稀缺之物,一路照明的,是用麦草扎成的火把。而火把总是不经烧,路途远时,需要准备好几个。碰到冬天有风的日子,点燃火把也是极困难的,手抖,风猛,大家只能围成一圈,把火把保护在中央,即使这样,也需要浪费好几根火柴才能把火把点燃。有时怕它灭,举把手的人就紧忙跑开,扬着火把使劲摇呀摇,风呼呼地吹着,红红的火星子便逐渐散开,直到串起一小团火苗,大家紧锁的眉头便陡然间舒展开来,每个人都咧嘴笑着,即使下着鹅毛大雪,心里却一点也不冷,因为红红的火光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因为马上就能美美观赏的皮影戏给了每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放皮影的舞台一般都设在主人家屋檐下,拉一块皮影布,摆上各类皮影,锣呀,鼓的,这样就把工作人员和观众隔开,形成一个演出台。吃过晚饭,院子里就陆陆续续来人了,主人家会提供一些凳子,运气好的,便能占到位,运气不好,便只有找个地方站着,但无论占到位和站着的,都兴高采烈,和熟的、不熟的人吹着牛,聊着天,热闹极了。待锣鼓一响,整个场子顿时安静下来,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皮影,嘴角翘着,笑意渐渐浮在脸上,此时,只待皮影开场,和皮影中的角色一起感叹喜、怒、哀、乐,度过一个愉快又幸福的夜晚。
  儿时,看得最多的皮影戏,是《会摇尾巴的狼》《西游记》等,该谁谁谁出场退场,哪里该配什么乐器伴奏,都滚瓜烂熟,但却百看不厌,而且每次看得津津有味,回来后乐滋滋地讲给父母听,然后照着那些角色在脑海中的形象,画在家里的门上,柜子上,甚至是作业本的背面上。
  那真是一段无忧无虑、幸福而快乐的时光。
  如今,看电影倒是家常便饭,却很难再看上一场皮影戏了,那些看皮影戏的日子,是我记忆里最鲜活的部分,是我生命里最难得的好时光。我想念皮影戏,就像想念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那种想念,只会随时光越来越深,越来越浓。

            
  来源:青海新闻网

1518137808907.jpg

156.22 KB, 下载次数: , 下载积分: 金币 -5 枚

1518137808908.jpg

92.79 KB, 下载次数: , 下载积分: 金币 -5 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