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城市发展变迁史 提要: 从社会的发展角度看,城市的发展决定着城市功能的变迁,一个城市或其部分区域发生了变化,在交通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等的变化上可以找到答案。西宁市作为青海省会,近几年在经济建设、旅游文化等各领域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城市发展需求,随之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功能,也在逐步改变。 传统商务、经济中心——城中区 城中区作为西宁最繁华的区域,发展最早。2003年,城中区确定了商务区规划建设项目,将区域分为商务核心区、商业核心区、文化娱乐区和高尚居住区。作为整个西宁战略规模的首批蓝图区域以及老城区的现代化示范基地,因规划过早,规划思路无法承载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当下面临着商业形态传统、路网建设狭窄拥堵、道路无法拓展、市政设备设施老旧、旧城改造难度大等的问题。目前发展已经饱和,无可持续开发的土地也成为桎梏其发展的重要因素。2016年起,政府在城中区再无大型的投资建设项目,可以看出城中区不再是城市发展的重点。 (该图为效果图) 品牌云集、新生力量——城西海湖新区 城西区前几年的发展势头主要为海湖新区。2006年,西宁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海湖新区管理委员会,力争把海湖新区建设成为集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城。作为西宁第一个发展起来的新城区,海湖新区品牌开发商云集,经历了土地快速分割开发的阶段,但时至今日已过犹不及。土地供应量不足、发展趋于饱和、区域无法持续开发,面临着和城中区一样无地可拿的境地。如今政府在关于海湖新区的政策中,已将重心放在服务业。 (该图为效果图) 发展缓慢,蓄势等待——城东/城北区 城东区,最早的火车站片区,整体环境相对杂乱,小商品市场、旧货市场成为区域主要商业形式。2011年,城东区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构建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功能。但现有路网杂乱无章、建筑布局无序,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决定了其无法成为高端、优质住居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城北区于2013年启动13个小城建项目,包含路网建设及老旧小区改造。目前已有部分品牌开发商入驻,环境资源相对较好。但老旧家居建材市场和小型汽配店扎堆,导致其后期旧城改造难度大。且区域内交通路网在最初规划遗留问题较多,路网少、道路过于狭窄,无法进行拓展,目前主力交通仅依靠一条小桥大街,随着城市发展,后期交通压力极大,局限了片区向城市核心区的发展。 (该图为效果图) 新贵之地,未来核心——南川片区 纵观西宁城市各区,城中、城西发展饱和,可供开发土地资源极少,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城东、城北环境及交通路网局限,无法大规模发展。加上2016年起,城市规划重心南移,南川片区必将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南川片区规划建设成为房地产业、商业贸易、信息产业、行政办公、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生态园林、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精深加工的现代化生态城区的目标,分区规划中南川片区采用了“一心两轴”的规划结构,即以市民广场为核心,结合商业、文化娱乐等设施为一体的行政商贸中心区;以新城大道为核心的城市拓展轴心和以第一大道为依托的商贸易额发展轴。在这两条轴线的基础上,沿线布置生态住宅区、观光农业区、旅游接待区等城市功能。 红星拓疆,缔造铂金生活
百强房企红星地产,拓疆全国37城,打造60个地标项目。首度落子西宁,就选择了南川片区,用专业的眼光衡量城市未来。以红星地产鼎级TOP系作品—红星·天铂,礼献西宁,缔造铂金生活传奇。
来源:西宁房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