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世界上有许多具备奇特天赋的人,我一直都很羡慕她们。
比起《HERO》里的上天入地穿墙读心术特异功能,她们的能力更加亲民接地气,让人心生羡慕。
比如有一种人,无论你朋友圈有多少内容刷屏,他们都能靠自己耀眼的发布,如彗星般闪瞎你的眼睛,让你随时有拉黑他们的洪荒之力涌上心头。
总能让人嫌弃,是种可贵的能力。
周六下午约老同事喝茶,聊了一会儿,她忽然拿着手机跟我说:我真的好想屏蔽小A。
我八卦心顿起,兴奋地说:快给我看看,她又装什么逼了?
她狐疑地跟我说:你在朋友圈没看到?
我气定神闲地喝了杯茶:微信有不看对方的朋友圈这个功能是有道理的。
她开心地:原来你早屏蔽她了,诶呀这下我没心理负担了,立马屏蔽,之前还觉得不好意思,总归在一个部门呆过,偶尔还给她点个赞。
我笑她就是偶像包袱太重,何苦来着,满足了点赞之交把自己心情搞糟。
自己的朋友圈就是为了让自己有权利审美。
说说小A吧。
以前我们都是同事,她进来的晚,除了异常风骚没什么特别,但是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她必有所长。
因为她会来事儿。论专业她属于比较平庸的那种,但是架不住她喜欢掺和啊!
CD开会她来,AE开会她也去,连特么HR讨论个节日布置她都屁颠屁颠,在那一批新人里她是最快成为脸熟的。
当然了,她最下心思的还是对老板,很多人跟老板相处了五六年也未必知道老板的生日。她只花了三个星期,老板从媳妇到女儿全家的生日她都知道了。老板喝酒她代驾,老板宿醉早上开会她送日加满,老板喝多了吐她一车她默默洗干净当做什么也没发生,老板家的鹦鹉死了她还给策划了一个葬礼,是的你没有看错。
她还是第一个没事约老板下班吃饭谈心的。
另外,在经营朋友圈上她也是一把好手,每天发,坚持发,最少三条和公司有关,加班自拍一条、行业分析两条。
当然了,行业分析基本是复制粘贴别人的在前面加上“我觉得”三个字。她还有个我一直无法理解的爱好,自己给自己的朋友圈点赞。对了,在她的朋友圈下面,她还会隔三差五评论自己:最近过得太充实了。这种为了给别人看评论自己和自己对话的方式简直让我想留言:你怎么这么棒!
人都是有受虐倾向的,那段时间我一直一边唾弃自己可耻的好奇心一般暗暗期待她第二天的无耻到什么地步。
然而事实证明,她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
02
她刷新了我进公司以来的两个新记录。
第一,呆过的部门记录,在短短半年里,她从一个边缘部门飞速调任过除了前台之外的所有部门,最短的一次只呆了两个星期,最终她到了媒介采买的灰色空间最大的部门。
第二,升职速度记录,同样在短短半年里,她从实习生飞速跨越了资深、指导、主管直接升到了经理,和她同期最慢的人,刚转正。
升职经理的那天在一边哗然声中她的微信朋友圈也感觉到达了人生巅峰,一天七条,全是复制行业分析和加班自拍。
背地里同事们纷纷说,真不能再升了,不是嫉妒她升职,是怕她再升,她朋友圈就赶上微商更新速度了。
然而这并不是她故事的结尾。
人生大起大落真是太刺激了。她花了半年经营的老板,跳槽了。得知这个消息,所有人都只是正常的惋惜或者八卦。只有她,脸上一个大写的懵逼。
新来的是个女老板,只用了一个星期,就让小A绝了巴结的愿景。
连续四次方案被打回来,再加上小A气急败坏地把创意方案递交给了行业竞争公司做投名状被发现,直接从经理被撸出门。
不愧是小A,又刷新了第三个纪录,最快被降职开除纪录。在她离职的那天,所有人忽然发现,她清空了在公司期间的全部朋友圈。仿佛这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大家茫然之余,也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可谁知道,这依然不是她炫酷故事的结尾!
仅仅过了一周,她的朋友圈开始恢复更新,第一条像穿着超人裤衩写着:I’m back!
不出所料,她去了同行的竞争公司。
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她朋友圈的画风突变,仿佛是她有了个孪生妹妹或者世界上的另一个她,我们所有人的朋友圈里她的内容统一成了一个三字关键词:我牛逼!
再也没有了苦逼加班自拍,只有下午茶。
再也没有了行业分析,只有老板的玛莎拉蒂车标。
频次变得更高了,五条起发,有时候还完全停不下来。
如此高逼格的刷屏,只配上简单的文案比如:到了新环境才知道心累比身体累有价值。再比如:有些目光短浅的公司,只配的上一帮浅薄的人。
唯一不变的还是给自己点赞和评论:最近真的觉得好快乐。读起来如丝般顺滑。
喂朋友,你在老环境心也没闲着,另外短浅的一直是你的裙子好吗?
唯一有违和感的是她开辟的一个新朋友圈栏目,晒合同。真的是晒,像网红那样恨不能躺在床上把合同遮满自己全身。这个栏目文案基本统一:那某某某(当然是我们公司)号称行业标杆,却一次次在比稿里失败,而这些,只是这周我们的签单而已,他们真好意思,切。
一个“切”字,情深义重,浓缩了嘲弄兴奋扬眉吐气等多重情感并且完美融合。
当时怎么没让她做创意文案呢!
我觉得痛失一个好同事,于是终于忍不住屏蔽了她。
03
而同事们纷纷喜闻乐见地说如果不是行内人看她和大家的朋友圈,会觉得做的根本不是一个行业。
然而一语成谶。
她在的公司也有不少我们的熟人,两个月后一次一起喝酒时纷纷感叹,她是不是我们派出去的川岛芳子?
我们大惊失色,难道她不是无比忠于贵司,一心苦干实干吗?
对方呵呵,她确实苦干实干,她干的是他们老板。
原来在试图通过专业证明自己失败后,小A痛定思痛,不再分散专业,决定专心做了另一个行业,这个专业回报果然来得更快。
我的同事说这也挺好啊,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好的很。
对方再次呵呵,说她好个屁。
前几天下班跟老板在办公室玩儿猫腻被老板娘捉了个现行,事实证明,老板虽然对她喜欢用下半身思考,对老婆还是会用上半身的,当即写保证痛哭流涕,跟老板娘承诺下周就开了小A。
很想假设,她的闹剧结束了。
可从各方面的反馈来看,小A又换了家公司,开始了新的朋友圈征程。
言归正传,我不大反感朋友圈装逼,因为每个人都在用不同方式装。
然而讲真,装逼也是有格局的。
就像T上印着fashion恰恰最土鳖,更何况是用攻击的方式来装逼,且不说每一段失败都对你有帮助,最少每一个打在你脸上的巴掌都是有原因的。
急迫地想表现无所谓,恰恰才是最大的在意吧。
若是你过的真那么好,哪有空发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