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金华山)4月中旬,接二连三的阴雨天,让市民直呼:“贵如油的春雨,今年降价了!”连续的降水不但净化了全市空气,也让春播后的农田喝足了水,保证了春苗能够出土发芽。记者4月22日从市气象台了解到,4月中旬全市降水量都比往年偏多几倍,其中大通县偏多7.7倍。
今年实施9次人工增雨雪作业
春节前后,我市连续干旱,春耕春播时期很多地方出现了旱情。与此同时,因为气候干燥,温度上升较快,全市森林(草原)火险等级一路飙升,解除旱情、消除火患,成了重中之重。进入4月,降水开始光临我市,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市气象局、市气象台先后进行了9次人工增雨(雪)作业。据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4月有两次降水都达到了透雨的量级,这为正在出苗期的农田和降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4月中旬降水量较往年多出近8倍
据市气象台工程师胡德奎介绍,4月上旬,市区温度、降水都较往年偏高、偏多,特别是降水方面,市区较往年偏高八成,三县最高较往年偏高2倍。而4月中旬的降水量最多比往年同期多出近8倍。胡德奎说, 4月中旬,西宁地区平均气温在6.1℃至9.0℃之间,与常年相比,湟中偏高0.7℃,湟源偏高0.9℃,西宁偏高1.1℃,大通偏高1.4℃;4月中旬全市降水量在28.8毫米至93.5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均偏多,湟中偏多2.5倍,湟源偏多2.6倍,西宁偏多3.9倍,大通偏多7.7倍。
气象专家分析4月多雨原因
胡德奎介绍说,入春以来,来自西太平洋副高压边缘的水汽输送较强、加之北方冷空气活跃,形成北脊南涡和西低东高的环流配置形势,给西宁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由于正值春小麦播种期间,降水偏多对土壤增墒作用较为明显,有利于浅、脑山地区的春播生产及川水地区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同时降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净化了空气质量。预计未来一周,西宁部分地区仍将出现降温、降水的天气过程,至27日,多雨天气将暂告一段,继而转入相对晴好天气。
另外,胡德奎还介绍,预计4月下旬平均气温在6℃至12℃之间,与常年相比,气温基本正常。 预计24日至25日,全市有吹风降温天气,日最高气温下降3℃至6℃,其余时间晴或多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