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芳旭)过年了,我们到底该不该燃放鞭炮?人们一直以为只有燃放鞭炮才最能体现年味,可是鞭炮燃尽之后,满地的鞭炮纸屑、污浊的空气、被炸伤的孩童……鞭炮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留下了一连串无尽的危险和遗憾。我省民俗专家、资深媒体人看到本报刊登的《温柔些鞭炮》后,纷纷打来电话,他们也想谈谈自己支持禁止燃放鞭炮和少一点燃放鞭炮的想法和建议。 专家:传承文化要首先考虑环境
我省著名民俗专家巢生祥认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民俗,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种文化情结。从心理上讲,不放鞭炮有空荡荡的感觉,会觉得过年没味道;但如果从生存环境上讲,燃放鞭炮是造成空气污染最直接的原因。不仅如此,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有些楼上的住户为了图方便,直接将鞭炮挂在阳台上点燃,一阵鞭炮声过后,楼下住户的窗户上便留下了一道道白色的印记。自己关着窗户放鞭炮,让别人遭受噪音污染,这样的行为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巢生祥坦言,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社会在发展,观念在更新,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变暖、空气恶化、水资源枯竭,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他认为年俗文化要与时俱进,传承年俗文化要首先考虑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传承年俗、丰富年味。
媒体人:燃放鞭炮多弊大于一利
过年到底该不该放鞭炮?我市资深媒体人谢先生认为,燃放鞭炮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放完鞭炮后留下的纸屑满城飞舞,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量。不仅如此,燃放过程中造成的噪音污染也不可小觑。特别是孩子们在燃放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发生的安全事故,让人触目惊心,本该平安热闹的春节也会变得非常闹心。谢先生认为,春节期间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花灯观赏、徒步迎春节等体现趣味性和运动性的文化活动,以此来提升年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