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风凛冽。但是这个冬天,古城西宁却暖意阵阵。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海人,的哥于俊虎用他的实际行动,感动了一对来自四川的夫妇。
▲
夫妻都是下岗职工
位于互助路中庄大院,一间五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是于俊虎一家三口的温馨小屋。房子虽小,但暖意融融。于俊虎说,这间五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是他每月用700元租来的临时过渡房。在搬进新居前,这个小屋是他们三口的家。
于俊虎原先是西宁一家企业的职工,由于企业破产,他和妻子都没了工作。这对于结婚不久还有小孩的小两口来说,生活上的难处可想而知。下岗后,于俊虎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照顾孩子。直到几年后,妻子才在一家加油站找到了工作。
开出租车前,于俊虎在一家企业上班,每天跟机器打交道,后来在医院检查身体时发现,他患了颈椎病。在医生的建议下,他不得不放弃了心爱的工作。随后,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又学会了开车。刚开始跑车时,他经常跑夜班,一个月挣的钱只能养家糊口。
◇本报记者 赵俊杰
30家网媒聚焦于俊虎
本报讯(记者 赵俊杰)西宁的哥于俊虎捡10万现金归还失主,一经本报独家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当天,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凤凰网以及青海新闻网、青海文明网等省内外30多家知名网站转载了本报报道。
记者当天浏览网络时发现,省内外30多家网站已转载了本报《的哥捡10万现金连夜还失主》一文。各网站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本报报道。其中,青海新闻网、青海文明网在头条位置转载了本报报道。在各网站转载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不少网友留言说,从的哥于俊虎身上,不仅看到了他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更看到了西宁这座城市的美丽。希望大家生活的每个城市,都能涌现出像于俊虎一样的好人。
的哥于俊虎捡到10万元现金后,第一时间急寻失主。这个平凡人不平凡的善举,给于俊虎的人生道路增添了光彩,也为古城西宁增添了美丽。
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在显著位置刊登
平日离不开药罐子
如今,于俊虎夫妇虽然都有工作,可是他们一家的生活并不宽裕。小两口除了照顾老人和孩子,还得每月按时还房款,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即便生活如此艰辛,老实、本分的于俊虎夫妇,从来没有违背做人的原则。前些天,于俊虎的旧病又复发了,他住了10天院。金钱对他来说很重要,但面对从天而降的一笔巨款,他没有装入口袋,而在第一时间还给了失主。
除了于俊虎经常吃药看病,今年6月妻子刘海清由于身患宫颈囊肿,也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半个多月,几年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如今,刘海清仍在用药物控制病情。 于俊虎说,钱没有,还可以再挣,但别人的钱,他们一分也不会用。 于俊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把10万元现金交到失主手里,看到失主激动的表情,我感到一股从来没有的暖和。虽然,我们一家很缺钱,但看到失主幸福的表情,我内心也感到十分高兴。”刘海清说。
于俊虎的女儿于梦玥说,深夜父亲回到家时,手里提着一袋子钱进门了,当得知父亲手里的钱是捡来的时候,她对父亲说,既然这是别人的钱,就应该交给警察叔叔。女儿的这番话,让于俊虎心里温暖多了,这更加坚定了他的选择。
捡过不少失物 从来没有留下自用
12月14日,当于俊虎提着10万元现金出现在妻子刘海清眼前时,刘海清故意开起玩笑:“还房款的钱有着落了……”刘海清的这句话,换来的是丈夫的一顿责骂。于俊虎明知妻子跟他开玩笑,但他还是认真、严肃地对待了这件事。
“人家失主不知着急成什么样了,你还跟我说这样的话。”于俊虎把钱袋紧紧裹在怀里,急切等待失主的出现。刘海清说,得知丈夫捡了十万块钱后,她最先想到的是这钱本不属于他们,如果悄悄留下,一辈子也不会踏实。
刘海清夫妇有个约定,每当家中遇到棘手的事,夫妇共同商量决定,谁的话有道理就听谁的。不过,这次他们夫妇想到一起了。他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如何把失物第一时间交到失主手里。
于俊虎跑出租车已有六年多了,这六年多里,他捡了不少失物,但都一一归还失主或交到公司。车内捡到失物,于俊虎想方设法联系失主,如果联系不到失主,就将失物交给公司,从没留下自用。
的哥于俊虎。
于俊虎的生活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