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袁震)为方便市民如厕,省城很多公厕免费开放,然而,公厕附近居民区的居民,为了给自家省点水费常到这里行“方便”。公厕的用水量不仅大幅增加,公共设施的损坏也非常严重。
李处平是省城中华四巷巷口处公共卫生间的管理员,每天早晨6点多他就被敲门声吵醒。李处平说,敲门的人几乎都是公厕附近的居民,有晨练的老人,有上早班的中青年人,还有上学的学生,这些人早晨出门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公厕上厕所。
李处平也问过这些人,自己家里都有厕所,为什么还要跑到外面上公厕呢?居民们有人说,家里人多,早晨卫生间不够用。有人说出门前忘记上厕所了。还有一些人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为了给家里省点水费。
李处平说,除了早晨外,每天上下班和上学放学的高峰时间到公厕上厕所的人都很多,厕所门口经常排起长队。在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附近的居民。其中有些人放着自家的厕所不用,几乎都到公厕解决,有些人甚至专门从家跑出来上厕所。虽然按照规定,公厕的开放时间是早晨7点到晚上9点,但早晨6点就有人敲门,晚上十一二点还有人要上厕所,如果公厕关门,这些居民就使劲敲门,还打电话投诉。为此,他还和附近居民发生过矛盾。无奈之下,他只能早晨6点就开门,晚上则要坚持到一两点才敢关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省城居民区附近公厕的情况几乎都和中华四巷巷口公共卫生间一样。城西区环卫服务公司余小明说,公厕免费开放后如厕的人数增长了数倍,其中很多都是公厕周边的居民,公厕的平均用水量是免费开放前的5倍左右。另外,如厕的人一多,公厕的设施人为损坏也非常严重,尽管城西区只有10所位于居民区附近的公厕,但几乎每天都有阀门或水龙头损坏的现象。为此,城西环卫服务公司还专门成立了一支维修队,每天负责更换和维修损坏的设施,公厕的运营管理成本也大大增加。而且,公共资源被周边居民占用后,还影响到了过往行人和附近没有如厕条件的商铺。为此,环卫部门希望,居民能够在家解决问题的,最好不要再去占用公共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