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西宁12月5日体育专电(记者 李琳海)记者从青海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青海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学校开足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据青海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副处长马珍介绍,青海将用5年左右时间,使全省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达到国家基本配备标准。同时,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升。
据2012年青海省第六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5年间,青海省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下降,其中包括学生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上升,龋齿率和近视率进一步增高。
专家表示,学生课业负担重,家长和学校忽视学生体能素质,适合学生锻炼的场馆和设施少等因素是青少年体能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西宁市主要的广场和社区,都会看到很多中老年人扭秧歌、跳锅庄、唱民间曲艺,但很少看见青少年锻炼的身影。
据青海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调研员肖宗平介绍,截至2012年,青海省已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1所,形成了辐射周边中小学和社区的体育网点。但是,体育场所少,设施不健全,农牧区缺少体育设备和器材等因素仍制约着当地青少年体育发展。
肖宗平说,建立更为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也是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只有家长、学校、社会联动起来,才能让孩子有个健康的体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