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信息飞毛腿 于 2012-8-3 09:43 编辑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宁胜利公园,南北贯通,四通八达。那时沈家寨、尕庄、园树庄、贾小庄等一带的人们进城,一般都走公园的林阴大道,林阴大道宽约两丈多,长约两里多,从南面的河沿庄直通到北面的通济桥头西端,是西宁南川河西岸人们行走的主要道路。
那时,在公园林阴大道的南半段旁边,有四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四个水池,其中从北向南的第二个水池是主水池,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80米,水深1-2米,主水池的水面要比北面的水池水面高出约3米,主水池的水通过渗流,从一个宽约一米,长约两米的青石槽上倾泻到北面的水池,形成一处很壮观的瀑布,老远就可以听到瀑布的声音,这也是胜利公园的一大景观。公园內几个水池都是清澈透亮,水草茂盛,鱼翔浅底,湖光树影,风光宜人。在主水池西面的高台地上(即现在胜利宾馆大楼的原址)就是公园著名的麒麟阁,它高出公园地面约20米,在那里瞭望公园,居高临下,公园景色一目了然。那时,我们家住在贾小庄,我们几个小学生经常去胜利公园玩耍。
当时在春夏季节,公园树林里有许多茶园,每到三月三、四月八、五月端阳节等传统节日和星期天,公园內经常是人山人海、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小摊小贩,也是三五成群,高声吆喝,张罗生意。而在平时,比较平静,游人不多,多是过往行人。
1957年春,公园进行了一次扩建,在公园南端(现省少儿活动中心北边一带)阔地修建了南北相对的廊亭各七间,相距约50米,又在中间修建了一处直径约15米的圆形水池。那时,在早晨,附近不少市民,经常去公园锻炼身体,有的围着圆形水池跑步、水池中央修建有一个花坛,四周装饰有用白铁皮焊接成的许多花卉和传说中的神话人物,加以油漆彩绘,形象十分逼真,这里还将西面的磨沟水(因水多系泉水汇集而成,因此磨沟水很清)引流到水池內,形成自然水压——从预留的喷水孔中喷出,水柱高约1米,建成了西宁市的第一座自流喷泉景观,一时间西宁市民奔走相告,成群结队,先睹为快。
公园扩建后的第二年,即1958年7月中旬,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朱德总司令,来青海视察工作,在青海省党政军负责人的陪同下,于7月15日浏览了胜利公园,并称赞这里环境好,空气好,可以建一个疗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