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讯 西海都市报近来开设的《维护西宁形象 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栏目,邀请市民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将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这当然是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更是一项必须有全民参与的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点工程。这项活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吸引了无数市民参与,将不文明行为置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境地,对西宁城市文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
现代化的城市呼唤高素质的文明市民。应该说,后者的建设是一个更艰巨更长期的工作。现在三天一层楼的建筑水平,已经不算什么奇迹。但是,市民的文明养成却无法在朝夕之间一蹴而就。如今,但凡来过西宁的游客,无不感叹城市面貌变化之大,从高架桥到摩天大楼,大城市能看到的在这里差不多都能看到。而真正感动他们的,却是西宁人所表现出的友善谦和、文明礼貌。他们更高看西宁人的好。
尽管如此,不必讳言的是,我们的城市文明还远未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现代城市要求于市民的素质,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见诸报端的一个个不文明行为让人脸红。不消除这些不文明行为,就实现不了“创城”的目标。市民的积极参与令人欣慰,这说明人人心里有杆秤,老百姓把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真善美看得清清楚楚。有了这样的是非观,不文明的行为和陋习就会越来越少,市民素质就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亲历的一件事情至今让我惭愧:有一年去香港,眼见路上没车辆行驶,我便快步疾行窜到马路对面,身后有位年轻人紧随。到马路对面停住脚步,年轻人冲我笑笑,用字正腔圆的京腔说:“哥们儿是内地来的吧?”我很诧异他怎么知道。他做个鬼脸:“你见有一个香港人是不走人行横道横穿马路的吗?”
两年前,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曾提出“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议”,列举了随处小便,乱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等等不文明行为,并提出改正建议。建设文明和谐宜居的城市,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甚至要拿出比建设高楼大厦、高架桥、高速路更大的力气才成!(作者:王湘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