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医保卡套现,诱您透支救命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4 19: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段时间,在西宁的大街上和各大医院的过道和洗手间内,随处可见回收药品和医保卡兑现的广告。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医保卡套现已成为药贩子的生财之道。  药贩子:医保卡可兑换60%现金
  “回收药品,医保卡兑换现金”。近日,市民何女士路经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西侧的一家超市时,被超市玻璃上的一大块广告牌吸引。这块广告牌由白底黑字和红底白字两大块组成,上面不仅多处标有“回收药品,医保卡兑换现金”字样,还留下了三个手机号码,并列出了近五十种可回收药品的名称。
  7月2日,记者来到这家超市,在问及药品如何回收时,店主表示,广告牌是别人放在她家店内的,听说是医保卡兑换现金后要被收取3%的费用。记者随即拨通广告牌上的电话号码,与一名男子取得电话联系。“你的医保卡里有多少钱?”男子迫不及待地问道。据男子介绍,用医保卡兑换现金的标准是60%。因为他们在医保卡套现的过程中,需要先把医保卡内的钱刷成药,然后再把药变卖成钱,所以他们要拿40%的提成。在问及如何收购药品时,男子回答:“没有固定价格,我们是看药说价。普通药我们一般不收,就算收价格也较低。医保卡套现的事你再想想,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一起去药店刷药……”
  调查中发现,除了这种醒目的回收药品广告外,在省城各大医院洗手间、过道或医院附近的墙上,随处可见这种广告。在互联网上输入“医保卡兑现”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更是层出不穷。
  记者调查:药品回收生意火爆
  7月3日,记者就是否愿意用医保卡套现的话题采访了十余位市民,其中两人表示,虽然医保卡套现有一定的损失,但比起守着医保卡的钱不能用来说,还是比较合算。另有两人表示,现在手头还不太紧张,还没有到费劲套取医保费的份上,如果哪天真的缺钱,有可能会用医保卡套现。
  为详细了解医保卡套现的内幕,记者先后拨打了多名药贩子的电话,以担心医保卡套现会被发现为由,从他们嘴里套取了一些内情。
  一名操外地口音的妇女说,目前全国各地从事药品回收生意的人不少,他们有的是单干,有的是团伙,有的甚至是“全国联网”,并形成了宣传、收购、销售产业链。在现如今的药品回收市场中,95%的药品是借用医保卡套现而来的。尤其是一些单位经济效益好,能够享受全公费医疗的人成为药贩子主攻对象。
  “不愁销售,就愁收不到或收不足好药。”另一名药贩子说,“我们有固定的网络,回收的药品可以销往各地,大医院进不去,就卖给小医院、私人诊所和小药店。这样双方都有利。”在问及收入如何时,这名男子吞吞吐吐地说:“干我们这行,又累又有风险,一个月也就挣个糊口钱。”在记者追问下,对方笑着说,“糊口钱也就五六千吧。”
  相关部门:套现是在透支救命钱
  针对有人回收药品和用医保卡套现的情况,记者采访了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
  省药监局稽查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回收药品的现象此前就有,药监部门也一直在采取多种措施打击。去年,药监局接到有人在省城某医院收购药品的情况后,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前往医院调查,并将药贩子控制。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严厉打击非法收售药品的行为,省药监局除了通过媒体发布公告之外,还专门开展了多次专项打击行动。其中于今年2月启动了打击利用互联网非法收售药品行为专项行动,与公安、卫生、工商等部门携手严查回收药品和医保卡套现的非法活动。此行动一直持续到今年11月结束。
  省医保局相关人士表示,医保卡个人账户资金是由参保单位和个人筹集的,如果把医保卡里的钱拿出来兑换现金,除了会损失40%的现金金额,还可能因突遇意外而延误诊治。这种透支救命钱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还会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界人士介绍,《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回收药品属于非法经营,一旦发现将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销售药品货值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触犯《刑法》的将追究刑事责任。如在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正规医院、药店发现来路不明的药品,除销毁、罚款外,情节严重的可吊销经营许可证,触犯《刑法》的将追究刑事责任。所售药品造成人身伤害、死亡严重后果的,将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药品管理法》同时规定,私自向非法收购药品的药贩提供药品,不仅要处以高额的处罚,如果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的,也要被追究司法责任。(作者:龙腾飞 张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