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银行存款,被“诱惑”一番后改成购买零风险高收益的分红型保险产品,自以为天上掉馅饼,得到了高利率的银行储蓄,实际上掉进了陷阱,成了风险投资者。西宁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提醒:银行投资理财,要先看风险再看收益。 3月8日,家住省城西区的王女士提起银行理财产品,就一肚子的气。她说,去年到某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只说预期收益会达到10%,而且还保本,却没有说明“可能收益为零,只能拿回本钱”。听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推销,她觉得这款产品简直跟高息储蓄一样划算,就买了。今年1月到期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经过9个月的投资委托期后,最终的产品收益为零。原来王女士所买产品收益挂钩于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由于原油收盘价超过产品收益设定的上限,该产品的最终收益为零。
据西宁市消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银行理财产品和大多数理财工具一样,是有风险的。目前市场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都是年化收益率,也就是预期最高收益率,而并不是产品的实际收益。换言之,就是承诺的收益率投资者未必能拿到。另外,银行理财产品有保本型的和非保本型的,其中非保本型预示对方一旦投资失误,本金有可能会受到损失。虽然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时会声称从未亏过本,而且收益率会达到标明的年化收益率,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即使是承诺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也有损失本金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