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案例:安全漏洞】 浙江医药公司因未修复漏洞遭勒索攻击,系统被瘫痪勒索。黑龙江电商商户点击伪装订单的木马文件,致1100台电脑失控引发精准诈骗。 【案例:勒索威胁】 某金融机构使用破解版办公软件,导致内部系统被植入勒索病毒,20TB业务数据遭加密,支付比特币赎金仍无法完全恢复。 【案例:数据泄露】 某医院使用盗版影像处理软件,患者CT数据通过软件后门被贩卖给保险中介,引发群体性诉讼,医院赔偿2300万元。 【案例:法律处罚】 达索系统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中国某著名的玻璃企业进行审计,发现该公司员工18台电脑中,存在非法安装及侵权使用22个达索旗下的CATIA等软件。该玻璃企业最终与达索达成赔偿与和解,共支付了869余万元的天价赔偿款。但同时,该玻璃企业也以失职给公司造成损失为由,起诉原IT负责人,最终法院判决该负责人需要赔偿15万元款项。 二、案例分析 勒索病毒网络攻击中,通过盗版、破解软件实施勒索攻击的事件约占总数的20%。破解版、盗版软件可能留有后门,这就使得不法分子很容易在其中添加勒索病毒或者捆绑软件。并且很多盗版、破解软件没有或者破坏了原软件的安全防护功能,更加容易受到攻击。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著作权法》,企业使用盗版软件开展商业活动,将面临行政处罚(每案最高100万元罚款)及民事赔偿(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则)员工个人行为使用盗版软件完成工作任务,可被追究连带赔偿责任。 在网络上,我们时常能遇到声称提供各类软件破解版的资源,这些资源往往以“免费”为诱饵,吸引用户下载使用。但在享受所谓“免费午餐”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 三、消费者风险提示 日常生活工作中,消费者可通过以下五个提示识别非正版软件: 1、无法提供合法的版权证书 2、不能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 3、购买软件后长期得不到升级 4、销售价格极低 5、软件的版本较低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 1、软件下载选择官网、正规渠道。 2、及时更新软件到最新版本,修补漏洞,如发现无法更新请与相关部门联系。 3、及时卸载流量或数据异常的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