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们注意了! 冒充公职人员诈骗卷土重来了 近日 平安区发生一起 冒充公职人员采购商品的 诈骗案件 5月18日9时许,辖区李某某(化名)接到自称是平安区某单位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可以将武警某支队做宣传册的生意介绍给李某某,并将某支队负责人员电话提供给了李某某。李某某随即电话联系,对方称需要四万册宣传册,但目前急需50张高低床和100张床垫,让其先联系卖床的赵总帮助购买。李某某按照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与赵总取得联系,并按照对方要求先后将85000元钱款转到了赵总提供的银行账户上。完成转账后,对方称还需要购买其他物品需要先垫付资金时,李某某发觉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预警提醒 1.任何军、警或公职工作人员均不会随意与商户合作,更不会要求群众汇款。
2.公职人员采购物资会履行严格的书面程序,切莫相信这种空对空的电话联系和汇款转账方式。
3.遇到类似情况时需要提高警惕,首先要核实其身份真伪,交易中如无法核实对方提供的供货厂商是否正规时,请立即终止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4.请广大群众谨慎,切勿上当受骗。不要对任何人泄露自己的银行卡信息和密码,做到不转账、不汇款。若接到此类电话,不要轻易相信,请及时拨打110或96110 进行咨询报警。 此类案件中,诈骗分子冒充公职人员,以获取信任,降低受害人的警惕心。诈骗手段则是以做其他生意为由,取得联系电话后,通过电话请代购一批物资,假称各种理由不方便向原联系厂家购买,并提供原联系厂家电话给你,利用中间高额差价的心理,实施诈骗。这样的案件还有以下这几种特点。
迷惑性大。犯罪分子利用公职人员值得群众信赖的特征大肆实施诈骗。且诈骗剧本不断升级,该类诈骗犯罪团伙会以很可观的前景价值包装所谓的“商机”,通过要求受害人进行垫付、预交保证金等行为实施诈骗。 引诱性强。犯罪分子在电话中会充分利用人类在经济活动中追逐利益的本性,以高额利润为诱饵,引诱受害人上钩。 组织严密。此类诈骗案件犯罪多属有组织团伙,成员间分工明确,有组织策划、有技术保障、有人冒充当事人与受害人联系,有人扮演各种厂家负责人进行哄骗。同时团伙成员反侦察意识极强,打击难度大。 公职人员 不会随意使用电话、微信等社交工具 联系商户进行采购 天上不会掉馅饼
切莫贪小便宜
来源:海东平安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