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领域”促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社会篇) 幼儿从一出生那一天起,就生活在社会之中。人的社会性发展从那一天起就开始了。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在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上,幼儿园要和家长紧密配合,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注意抓住“四个重点”。 首先,多途径引导幼儿“愿意与人交往”。通过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和师幼关系,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让幼儿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幼儿园应多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其次,指导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第三,帮助幼儿“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注幼儿的感受,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尤其是不要把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时常提醒幼儿“关心尊重他人”。成人首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给幼儿做出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理解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上,幼儿园和家长紧密配合,按照《指南》要求,抓住“三个重点”。 一是引导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的聚会以及其他适合幼儿的多种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小学有趣的活动,为入小学做心理准备。 二是要求幼儿自觉“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答应幼儿的事要做到。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对幼儿的诚实守信行为要及时肯定。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尤其要注意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负责任的态度。 三是教育幼儿逐步“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受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幼儿园应经常性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采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小树立起民族自豪感。 来源:青海清青启迪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萌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