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0时13时许,茫崖市公安局油沙山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指挥中心电话:采油三厂花土沟联合站附近有可疑一女子徘徊,要求前去盘查。
到达现场发现该女子精神状态恍惚,开始说找不到回家的路,一会儿又说因为与家长发生矛盾,要寻短见,值班民警第一时间进行耐心的劝导,并多方核实其身份信息,经核实,该轻生女子陈某系茫崖市学生,并患有抑郁症,因上午与母亲发生口角,赌气离家出走。经过油沙山派出所值班民警五个小时的耐心劝导,该女子认识到自己错误行为,回到父母身边。
事后,油沙山派出所一直关注此事,多次致电询问陈某母亲其精神情况,陈某现在心情已经平复,已转变思想观念放弃轻生念头。 供稿丨油沙山派出所
这是近日发生在茫崖市的一起未成年患抑郁症欲轻生的事件,所幸民警及时发现后迅速出警、耐心劝导,成功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而现今未成年自杀频发,抑郁症已成为常态。在这些悲剧的背后,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2020年5月6日,西安一名9岁小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完成作业,跳楼自杀。
2019年11月14日,14岁中学生喝农药身亡,同学称“他在学校长期被欺凌”。 2020年9月17日,武汉14岁初三学生,在学校打扑克被老师请家长,被母亲当众扇耳光后跳楼自杀。
青少年自杀不是报告上那些冷冰冰的数据,不是新闻上一个又一个痛心,它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难忍的重压之下决绝地选择向世界道别。 是他们用生命给成年人一道道重重的耳光。 孩子,你怎么了?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杀,其中一半以上患有抑郁症。而青少年已经成为常见的自杀易感人群,学业,家庭冲突,人际关系敏感是目前青少年的三大压力源。 同时,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情绪起伏不定,喜怒无常和忧郁,易产生精神心理障碍。在我国,父母普遍缺乏心理学常识,对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关心不够到位,而且对心理问题有着很深的偏见,再加上中国传统教育的偏见,导致青少年高发的心理障碍。
同时,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情绪起伏不定,喜怒无常和忧郁,易产生精神心理障碍。在我国,父母普遍缺乏心理学常识,对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关心不够到位,而且对心理问题有着很深的偏见,再加上中国传统教育的偏见,导致青少年高发的心理障碍。
青少年抑郁的信号 1. 持续悲伤难过,或对生活和未来持悲观的态度,出现逃学或离家出走等。 2. 脾气恶劣,容易激惹(非常轻微的事情也会产生剧烈的情感反应,表现为容易生气、敏感、常常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与人争吵不休),出现攻击行为。 3. 对批评、拒绝高度敏感,自我评价低。 4. 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明显,对课外活动兴趣下降。 5. 行为退缩,精力和动力缺乏,忽视仪容,动作迟缓。 6. 变得孤僻不合群(如果原本就内向的孩子,会表现得更加离群)。 7. 消极观念,消极行为。 8. 暴饮暴食,通过躯体症状表达痛苦。 9.关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虽然这一类行为的发生未必与抑郁症挂钩,但是出现非自杀性自伤本身 已经值得父母引起重视。 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的状态,建议父母咨询专业人士,及早干预。 青少年抑郁的预防
除了发现青少年抑郁以后的干预以外,日常生活中,预防更胜于亡羊补牢。在青少年抑郁的预防上,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家庭、其次是青少年的自我发展。 1. 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包括:家庭成员间彼此有联结感,大家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家庭成员间是平等的关系,彼此顾念,也可以敞开交流;家庭关系和谐大于冲突;家庭有充满依恋感的氛围,每个成员都发自内心地想回家。 2. 引导青少年积极发展自我。 包括: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认知优势;培养孩子面对和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一起发现生活的意义。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安全稳定的家庭关系来帮助他们迎接改变带来的挑战,这些改变可能是他们自身的,也可能是来源于外部世界。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地个体,去尊重TA、接纳TA、同理TA的感受,这是除开很多技巧以外,父母应该具备的基本态度。 让孩子们知道,家是他们稳定的港湾,父母之爱是最后的退路,他们也就有了面对外面风雪的勇气。 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很多的善意,他们也就敢于踏出心中的藩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