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4日,随着一张烫金的营业执照发到德令哈市柯鲁柯镇金原村村委会主任王玉云手里,由他任法人的德令哈柯农人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标志着德令哈市首家集体经济联合公司成立,柯鲁柯镇在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上迈出了实质性关键一步,为全市破零工程打响了头阵。
7月初,海西州联企兴村“1+1”行动动员会召开,号召全州企业聚焦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工程目标任务,动员225家驻州央企、省企、民企通过与295个村建立联企兴村发展集体经济“1+1”长期帮扶关系,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全州70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将全面清零且年度收入达到5万元,其他225个村至少增收5万元。
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先试先行,率先发力,整合全镇9个农业村的市级产业发展资金1030万元,注册成立柯农人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与海西化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结成“1+1”帮扶关系,投入900万元,按10%分红年底前每个村能分到10万元,确保完成5万元收益任务。公司通过承接海西化建运输、编织袋加工等业务,帮助村里增加集体收入。剩余的130万元作为储备金用于明年春耕备播化肥农药等农资销售。
“公司由董事会集体经营、集体决策、集体负责,各村党支部书记任监事,村委会主任任理事,所有决策充分考虑各村发展实际,兼顾所有村的利益,让每个村都受益。”花土村党支部书记魏永录细数着村里的几笔投资:花土村与民兴村、陶生诺尔村、尕海镇郭里木新村捆绑800多万元旅游扶贫资金投入到德令哈恒欣扶贫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宾馆旅游服务业,年底村里能收益3万元分红;市级扶贫资金21.75万元再次投入恒欣公司,将获得21750元分红。“今年5万元的创收任务完成后,村里计划利用明年回笼的资金购买收割机和打草机,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帮助村民秋收,利用这两台机械为村里挣钱。”以农资销售为例,魏书记又算了一笔账:花土村现有耕地2228亩,每年春耕使用化肥农药70余吨,镇上9个农业村大约使用630余吨,仅化肥农药一项的纯利润就能达到10多万元。“联合公司多种经营有前途,首先保证了货真价实、渠道正规,其次薄利多销、让利于民,让全体村民受益。”
每个村只有一百万元专项资金,大事干不了,小事又容易造成资金流失,联合公司的成立使各村由小资金干不成事变成大资金办大事。“柯鲁柯镇是德令哈市第一大镇,巩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不能等靠要,只有敢想敢试、勇于创新,才能率先发展。”柯鲁柯镇副镇长哈斯代青坚定地说,前两年有些村每年也有十来万的集体经济收益,大多给村民买了医保分了红,村集体没积累多少资金。今年我们创新思路,探索新模式,转型发展,为村集体聚拢资金,为将来产业兴村、产业富村奠定基础。
抱团捆绑发展模式好处多,有利于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还可避免产业同质化,今后各村生产的农产品都将统一贴上“柯农人”商标;有利于对接大市场,公司有资质承接市政建设、水利水电、旅游发展等项目,今后拥有170多名技工,泥瓦、木工手艺精通的“工匠村”新秀村将在市政建设上大显身手;市政绿化将由金原村包圆,通过栽植盆花,今年金原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明年还计划发展盆花培育,建成集鲜花培育、销售、观光为主的新型旅游景区。
公司虽然经营范围宽泛、名目繁多,由于兼顾了各村优势,每个村都能通过选择适合本村发展实际的服务项目,着力深入细化、做大做强。魏永录书记也说,公司把保险代理等业务分给了花土村,村民通过跑业务挣差价为公司挣钱,年底村里也能分到可观的红利。
哈斯代青表示,柯农人公司的成立为柯鲁柯镇增加村集体收入闯出了一片新天地,镇政府总结农业村抱团发展、共享成果经验的基础上,正在谋划将茶汉沙、克鲁诺尔、陶生诺尔三个牧业村捆绑起来,整合牧业生产方面的扶贫资金成立柯牧人公司,为牧业村集体经济破零探索一条新路子。
来源:青海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