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七八月份,西宁凉爽宜人的天气成为吸引外地游客来宁的重要原因。每当太阳落山,一早出发前往各个旅游景点观光的游客返回西宁,穿行在省城的大街小巷,享受着凉爽的微风,品尝着特色小吃,还不忘给亲朋好友买些土特产。这时,吃过晚饭的西宁市民也走出家门,或是在广场休闲,或是在商场购物,凉爽的天气,火热的旅游市场,让省城的夜晚好不热闹,夜间观光旅游经济正在显现。
白天逛景点晚上买特产
来自广西南宁的游客张先生已经是第四次来青海了,这次他来的目的很简单:避暑和观景。张先生说:“每次走出飞机舱门,我必定要深深地呼吸一下这里凉爽、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夏天和悠闲的生活都让我很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
据旅游部门统计,从5月份开始,西宁进入旅游旺季,来西宁的游客数以万计。今年7月下旬,西宁每天接待的游客量超过5万人次。
西宁的气温跟着太阳走,外地游客纷纷选择白天旅游,夜间购物。从事导游工作5年的李进海说:“游客很喜欢吃过晚饭后逛街购物,民族服装、饰品都很抢手,特色小吃更是他们的最爱。”夕阳西下,街头的人流开始增多,商场、超市内聚集了较高的人气。西门王府井超市内一青海特产专柜的营业员告诉记者,受外地游客喜爱的牛肉干、虫草、酸奶等特产,经常会出现断货现象,甚至有些游客当天买不到,就订购几天之后的。
夜间销售额大幅上升
进入7月后,炎热的阳光让许多人选择晚上外出购物消费,精明的商家也瞅准商机,延长营业时间。花园南街、西大街、胜利路等繁华地段的超市负责人表示,近一段时间,每天19点至21点的销售额所占比例在大幅上升,为此,商场特意将营业时间延长了一小时。
8月1日19点多,胜利路一家大型超市内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红火。晚饭后散步到超市,顺便买些第二天要吃的瓜果蔬菜等,慢慢成为西宁市民的一种习惯。超市工作人员说:“晚上七点半至八点半是人最多的时候,到9点后人才会慢慢少下来。”
“过去晚上10点过后,要想和朋友吃饭,除了烤羊肉外基本没什么选择。现在可不一样了,要想吃宵夜,选择多了去了,而且晚上吃宵夜的人还不少呢!”在西宁做了十多年生意的广东人李先生很是感慨。
大十字兴隆巷的夜市一到晚上便十分热闹,各式各样的小商品琳琅满目,太阳还没下山,“地摊一族”就已摆好了货物。夜市出售的商品可谓种类齐全,工艺品、小饰品、玩具、服装,还有二手商品,价格低廉,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前去“淘宝”。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夏天夜市上的人特别多,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晚上能赚500元。“白天要工作,晚上闲着没事,到这里摆摊,虽然地方不大,顾客却不少,每天晚上差不多能卖到11点左右。”这位摊主一边招呼顾客,一边说。
游客纷纷登山看夜景
夜间经济并非只是吃饭、购物、唱歌。实际上,在很多夜间经济活跃的城市,旅游可谓一个重头戏。
时下,正值我省旅游旺季,而青海旅游大多为短线游,其中绝大部分游客选择在西宁过夜。为此,如何开发夜间旅游市场,已成为西宁市旅游部门及各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方向。开辟夜间旅游这块土壤效果最好的要数浦宁之珠观光塔。据浦宁之珠观光塔销售部部长赵志雄介绍,进入夏季,每天上塔观光的游客及市民络绎不绝,每晚达100人次,占全天游览人数的一半,其中以外地游客为主。赵志雄还说:“随着西宁夜景效果一年比一年好,上塔观夜景、旅游休闲的人也越来越多。从下午5时30分开始进入观光高峰期,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尽管如此,西宁的夜间旅游消费和一些夜生活发达的大城市相比,差距还是不小。在西宁,晚上9点后,除了东西大街及周边地区,还有个别大型商场外,开门营业的商家并不多,部分旅游景点更是大门紧闭,这也让不少外地游客扫兴而归。
西宁市旅游局副局长孔佑鹏在谈及西宁发展“夜间经济”时说:“夜间旅游经济有着十分诱人的效益,但以目前西宁的现状,仍需大力挖掘潜力,拓展富有本地特色的夜间旅游市场。”因此,西宁市今后也将逐步探索、发掘一些适合游客及市民出行和消费习惯的夜间旅游项目,以推动旅游业和夜间经济的同步发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夜游夏都”可能成为城市旅游和发展中的又一张金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