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条平坦的水泥路蜿蜒穿过村庄,两边是村民们的住宅,村容村貌整洁,农闲的村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畅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湟中县拦隆口镇下红土沟村,地处脑山地区,山高坡大,曾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老”贫困村,全村125户、425人,其中有贫困户23户、贫困人口71人。2016年,“老”贫困村里来了企业,为村里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党的好政策帮助我们盖了新房子,从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前两年,村里又来了企业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困难了大半辈子,以后就等着享福喽!”今年69岁的下红土沟村村民刘建花笑着说。
刘建花所说的企业是湟中湟水瑶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公司响应“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号召,成为首批村企签约的民营企业,开始精准扶贫。结合企业产业和下红土沟村傍山梯田的地理优势,公司在下红土沟村流转土地28.06公顷,从贵德大棚起苗移植芦笋、草莓、土豆原种,运至下红土沟村进行大田露天种植。目前200多万株草莓苗繁殖已完成,芦笋成长期已度过。
两年来,公司带动下红土沟村和其周边6个村庄的贫困户40户,2016年给贫困户发放工资42325元,土地流转收入34600元。2017年给贫困户发放工资3万余元,土地流转收入34600元。带动基本户320户,涉及周边11个村的劳动力,企业发放工资36万余元,土地流转费每年164800元。
“草莓、芦笋属宿根植物,一次种植,十几年的采收期,草莓、芦笋在我省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现在青海没有大规模的种植企业,市场空缺,供不应求,芦笋、草莓每公斤在48至52元,每亩地就按1000公斤计算,收入将近50000元,利润很可观。产业前景非常好!”公司总经理朱红胜介绍。
“要是朱总和他的企业不来我们庄子里,我一年啥收入也没有。”身有残疾的下红土沟村村民杜永花说。
今年62岁的杜永花和32岁的儿子相依为命,没有一技之长的儿子在外当小工,收入微薄。“致富的路都铺到了家门口,我也不能干坐着。我年纪大,身体又有残疾,出去打工人家根本不要,但是干农活我是一把好手,在大田里拔个草、浇个水,照顾个草莓苗,我还是可以干的。 2016年干了半年拿了8200元,去年干的少点也有6000多元钱,这样一来,我和儿子两个人挣钱,家里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每天早上8时,村民们都会准时来到大田里,大家的勤劳和认真让朱红胜十分感动,凡来大田里干活的,都兢兢业业,就像在自家地里干活一样,这给朱红胜增添了几份责任,也让他更有信心。
“目前我们的供应商有大连海鲜旗下五个店,中发源两个店,兰州国府一品两个店,全聚德等还有好几家酒店食府有需求,因此产业前景是大好的。虽然前期资金投入大,前两年基本没有收益,眼下企业在发展资金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们一定会坚持,努力克服困难,让这条致富路通向更远的地方。”
来源:青海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