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块导航

便捷生活
我要买房家居装修租房转铺亲子营西宁车友
互动西宁
西宁茶座情感天空交友征婚有问必答西宁资讯
乐活西宁
西宁美食家有爱宠
要结婚
谈婚论嫁
找客服
意见建议

年馍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3 08: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铸铁的锅儿里烙馍馍,青烟儿把庄子罩了;”这两句“花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妇女烙馍馍的场景,那曾经是冬日里河湟农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每到腊月将近小年之时,各家各户都要忙着做过年用的馍馍,俗称“年馍馍”。河湟地区以面食为主,旧时一日三餐除了晚饭食用面条或面片等面食外,其余都离不开各种馍馍。家乡常见的年馍馍有十余种,还以是否油炸分为素馍馍和油馍馍。旧时,生活条件艰苦,馍馍不仅是过年待客的主食,还做为走亲访友的礼品,锟锅馍馍因品相最好和便于携带成为年馍馍的首选。
  锟锅馍馍是用一种叫做锟锅的平底铸铁锅烙制而成。小时候,做锟锅馍馍在我看来,实属一项浩大的工程。母亲一大早起来用大背篼从草园子把柴草背到庭院空闲处,等堆得差不多了,就让我们兄弟几个点着慢慢烧火,她又去厨房忙着和面。等她准备就绪,我们已经烧了一大堆草木灰,母亲将切好的面团子一个个放入事先抹好青油的锟锅中,盖严盖子后就埋入火灰中。
  母亲得掌握火候了,她款款将一些碎草煨在上面,使其慢慢燃烧,以免馍馍烤焦。此时满院子里一片浓烟,加上冬季风的吹送,使得到处青烟弥漫,正是“青烟儿把庄子罩了”。如果火力不足也可能导致馍馍不上火色、僵硬甚至夹生。因此纵使烟熏火燎,母亲也要守在旁边细心负责,时不时扒拉一下柴草。没等馍馍烙熟,母亲身上已落满了烟灰,眼角也熏出泪水!约莫五十分钟后,金黄夺目的锟锅馍馍就出锅了,母亲掰开一个让我们尝尝,吃着清香扑鼻又有些烫手的锟锅馍馍,兄弟几个欣喜的不得了。
  儿时家中亲戚多,母亲每年要做一百多个年馍馍才够用来过年期间当礼当,走亲戚拜年,那要母亲做好几天才能做完。等所有的馍馍做完时,天已经很晚了。母亲把一个个锟锅馍馍当成自己的孩子整整齐齐地晾在花园墙上,烟熏火燎的一天才算结束,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过年的素馍馍算是做完了,剩下就是要炸油馍馍了。在油水难得的旧时乡下,油炸馍馍可以说是廉价的补品。随着条件好转和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老百姓的生活里渐渐出现了美食的概念,近几年很少有人在过年时炸制盘馓儿、翻跟头、油饼子等传统面点,取而代之的是爽脆可口的馓子、麻花儿、花花儿等精致的油炸食品。
  到年根时,母亲和她的妯娌们相互搭伙,开始一家一户地炸馍馍。吃过早饭,一家人已经在厨房忙成了一团,和面的、舀油的、拾掇柴禾的、洗洋芋的、烧火的,各负其责,不能怠慢。等一锅油烧开时,面也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将煨桑炉放在锅台上,据说这样就可以“压”住油锅,滚油就不会往外溢了;母亲也要用面捏一个形似老虎的东西油炸之后放在油锅旁边,乡下人称作“吐油郎”,老人们说“吐油郎”会不断地吐油到锅里,可以节省油。我个人认为,无论是煨桑还是放“吐油郎”都是物资匮乏时期对生活的一种敬畏和感恩,有时候我们在正炸油馍馍的厨房说一声不太和谐的说辞,会立即被母亲制止。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一种仪规。不仅如此,就连陌生人也是忌讳的,传说炸馍馍那天如果有陌生人突然闯入,油锅就会“不稳”,所以知趣的隔壁邻里很少来串门。
  三个人围着面板搓细条拧麻花,一个人一边往锅里下,一边把炸熟的麻花捞起来放到大盘子里撒上芝麻和白砂糖。虽然说说笑笑,但比平时矜持。一个个精致可爱的麻花儿在芝麻的包裹下紧紧相依堆满盘子时,又要开始炸馓子了。炸馓子好比是往油锅里下拉面,细长的面条下入油锅,随着“刺啦”声,慢慢成了爽口酥脆的美食,所以当地人吃馓子不叫“吃”而说“嗑”,一个“嗑”字道尽其中乐趣。除了炸麻花和馓子之外,家家户户还会炸一些“花花儿”,所谓“花花儿”就是将面擀成薄饼,抹上红糖卷起切片然后制作成花瓣、菱形、椭圆等各种形状后油炸而成的精致面点,其酥嫩的口感和别致的外形深得大家喜爱。
  各种油炸馍馍终于炸完了,接下来会用几分钟时间炸一些洋芋块。它是农家小菜“酸菜炒粉条”的主要角色,也是青海特色小吃粉汤的重要配料。
  中堂柜上满满的都是刚炸的麻花儿、馓子、洋芋块,意思是献给祖先及福禄诸神尝尝鲜,感谢一年来诸位神灵对小家的精心护佑。
  年馍镆都准备好了,年更近了,喜庆的氛围笼罩着小村子,农家老少欢喜地等待年的到来!
            
  来源:青海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内容纠错举报
信箱:2363646802@qq.com
举报电话:0971-96123
青海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qinghaiyuqing@163.com
举报电话:0971-8483520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